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时隔14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

“白色污染”会否卷土重来

2013年03月25日08:44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3问

回收利用难吗

一方面,要让生产厂家承担环保成本,另一方面还在于人们有无垃圾分类意识

要减轻PS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回收再利用是关键。上海市曾推出“三分钱工程”:2001年起,上海按每只3分钱的标准,向餐盒生产企业征收回收处置费,然后按每只1.5分支付回收费给拾捡者,再给废弃餐盒处置企业、管理执行单位、回收中的运输费环节各补贴5厘钱。10多年来,“三分钱工程”累计回收近30亿只废弃餐盒,折合约1.5万吨。

昆山保绿塑料资源再生处理公司是一家专业废弃餐盒处置企业,公司总经理黄隆滨告诉记者,按市场规律来操作,垃圾回收的各环节都有利可图。他说,2002年至2005年,上海市场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率最高,曾达到65%左右。但后来由于“三分钱工程”仅在上海一地实施,大量不必缴纳垃圾回收费的餐盒从外地流入上海,使上海一次性餐盒生产受到冲击,生产线从当年的14条降到如今的3条,补贴下降后,回收率也随之降低。

保绿塑料资源再生处理公司所卖的聚苯乙烯再生粒料,生产成本每吨5000元,售价为每吨4000元。如果没有补贴,回收就会亏本。“关键是要推广上海的做法,让生产厂家承担环保成本。”黄隆滨说,上海市政府曾委托上海交大开发出一套实时监测系统,用于上海的一次性餐盒生产线,监控效果就很好。

“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产量,2012年是5871万吨,估计实际产量远超于此。”曹俭表示,废餐盒的回收要借鉴国外经验,在较多使用餐盒的超市、火车站、快餐店等地设立回收处,既能增加回收率,又可减少回收成本。

但是,对白餐盒的回收,许多人并不乐观。“这牵扯到垃圾分类。生产企业出钱是一回事,人们是否有垃圾分类意识又是一回事。”北京市民刘云说,“即便许多城市有分类垃圾桶,但垃圾车一起装车,分了白分。”

4问

监管如何落地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必须纳入法制轨道,制定生产、使用、废弃物回收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回收的废餐盒是否会被不法商家用作原料,再次制作成餐盒流入市场?“从技术角度讲有可能,但难度和成本太高。发泡塑料的90%是空气,孔隙很多,汤水污垢极易进入,用过后很难清洗。”杨惠娣表示,按规定,所有跟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必须使用石油中提取的一次原料,再生塑料制品不得用于与食品接触的领域。但家电包装中用于减震的泡沫塑料、飞机上喝水用的一次性杯子等聚苯乙烯材料,如果管理不到位,都可能流入市场。

此前有媒体报道,确有不法商家掺用再生料生产一次性餐盒的案例。

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寰表示,解禁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其生产、使用、废弃物回收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他建议,大力开展新型环保餐具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鼓励企业研制出更多低成本、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环保餐具。

“解禁后,要严格准入标准,并进行网络化管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表示,目前5个相关行业协会已草拟了行业管理、企业准入、质量管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4套管理制度,并递交国务院相关部门。据记者了解,这些草案特别强调原材料管理,要求加强市场准入。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要让发泡餐盒健康无污染,必须建立严格的生产环节监管制度和使用环节的高效回收制度。但许多人认为,这两大基础性工作似乎很难轻易做好。(佘惠敏)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