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1日07:31 来源:解放日报
制图:赵亮
本报讯 (记者 张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如何尽可能减少地表沉降是个重点课题。在目前上海最深的地铁车站——轨道交通汉中路枢纽13号线车站中,上海城建隧道股份首次采用地铁基坑“地下水回灌技术”,将因施工开采抽出的地下承压水回灌到原地层,确保地表“水位零降落,地面零沉降”。
汉中路枢纽13号线车站工程项目是上海目前在建规模最大的换乘车站,地铁1号线、12号线、13号线在此接轨换乘。同时,该车站也是目前上海最深的地铁车站——车站基坑深达33.1米,施工过程中,需要抽降地下58米的第二层承压水,使水位降落14.6米。车站周边高层建筑物林立,且大量高楼位于沉降盆内,一旦出现地表沉降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建设方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创新采用了“隔”、“降”、“灌”并举的基坑工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对汉中路站周边地铁、建筑沉降“严防死守”。
“‘隔’是指利用基坑围护结构,必要时适当加深,使之形成封闭式或悬挂式隔水帷幕,可大幅度减少抽水量,并兼顾了经济合理性;‘降’是指按降水最小化原则优化降水方案,尽量少抽水;‘灌’则是将抽出的地下水再次回灌入原来的地层,进一步减少大地沉降。”
上海城建隧道股份总工程师朱雁飞介绍说,这三个环节中,“灌”的难度最大,因为上海施工经常抽降的浅层承压水中富含铁离子,一旦接触空气就会氧化为红色的铁锈沉淀,直接回灌深井很快就会堵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以往工程都采用优质自来水回灌,但使用自来水不仅耗水量极巨,而且由于自来水管网供应量不足,“小水管”常满足不了地下水层的“大胃口”,回灌水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回灌效果,导致地面沉降时有发生。
此番上海城建隧道股份采用的抽灌一体化工艺,回灌用水全部来自抽出地表的地下水,不再依赖自来水管网,真正实现了地下水怎么抽上来就怎么灌回去。记者昨天从工程现场了解到,汉中路站地下水抽水、回灌施工已持续稳定地进行了97天,共回灌地下水1.6万吨,占抽水总量的42%,完全达到沉降防控的设计标准,附近高层建筑未出现任何沉降现象。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