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两年了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地震灾区

2013年03月12日06:06    来源:重庆日报

  ▲3月11日,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的荒滨区,一名女子站在废墟边为“3·11”大地震遇难者祈祷。 新华社发

日本灾区堤防等 海岸设施只完成26%

可耕作农地 只有震前的38%

只能确保27%的 灾害公营住宅用地 制图/乔宇 段恒

  ▲新华社记者回访地震海啸重灾区的宫城县石卷市。在该市的雄胜町,发现灾难之后留下的断壁残垣四处可见,重建工作迟缓。这是宫城县石卷市雄胜町临近海边的一家渔业养殖公司仍在使用中国援助日本灾区的帐篷。 新华社记者 陈锐 摄

  ▲在临近海边的宫城县石卷市雄胜町,“3·11”大地震后被海啸卷到房顶的一辆大巴依然如故。 新华社记者 陈锐 摄

  地震瓦砾只处理了44%

  水道设施只恢复了46%

  灾害公营住宅仅建成56户(原计划建24000户)

  因长期避难生活致病死亡或自杀的人数达2303人

  3月11日是日本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两年前,一场9.0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倒塌,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泄漏,两万多人死亡和失踪。如今,两年过去,以宫城、岩手和福岛三县为中心的地震灾区重建情况如何?民众生活是否回归正常?

  重建进展缓慢

  福岛县至今甚至还没有计算出需要建设的公营住宅数量

  两年来,日本地震重灾区的重建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建筑废墟已基本拆除,海啸垃圾大多得到清理,铁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都已基本恢复。

  但根据日本复兴厅统计,截至2012年底,日本灾区堤防等海岸设施只完成26%,只能确保27%的灾害公营住宅用地,可耕作农地只有震前的38%,地震瓦砾只处理了44%,水道设施只恢复了46%。

  此外,灾民最关心的居住问题仍旧进展缓慢。在海啸受灾地区,日本政府采取重建住宅、集体搬迁至高地的政策。然而,截至目前,针对灾区224个沿海地区实施的集体搬迁政策,均没有完成搬迁所需的土地改造,这意味着灾民只能继续居住在临时住宅。

  日本政府安置灾民的另一项举措是建设公营住宅。日本原计划在灾区三县建设2.4万户灾害公营住宅,然而,截至3月,灾区仅建成56户,即便到2015年末,按照宫城县计划,仍只能完成七成公营住宅。而在核电站事故避难区域的福岛县,至今甚至还没有计算出需要建设的公营住宅数量。

  课题堆积如山

  长期过着避难生活的灾民很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除居住问题外,灾区民众还面临着就业和生计问题。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统计,截至3月7日,日本约1100家企业因受大地震影响而破产。地震对渔业的负面影响持续发酵,从业人数不断萎缩。与2007年相比,岩手、宫城和福岛三县2012年的渔业从业人数已从此前的2.29万人锐减至9200人。

  另据统计,日本约110多万人的工作因地震受到影响,根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调查,地震灾区有超过一半的人收入比地震前减少,对工作现状感到不满。

  就业不稳定和住房问题导致地震灾区人口流失严重,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受灾三县人口在地震后减少了11.2万人。

  另外,由于灾后重建进程缓慢,长期过着避难生活的灾民很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警方统计,因长期避难生活致病死亡或自杀身亡的地震相关死亡人数达2303人。日本复兴厅调查分析说,居首位的死因是“因避难生活疲劳”,占33%。

  核辐射阴影挥之不去

  福岛县内至少4811个地点的污染土壤无处转移,被迫留在原地

  尽管已经过去两年,但以福岛为首的地震灾区仍未能走出核辐射阴影。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辐射值仍然严重超标,目前4号反应堆附近的辐射值为每小时114微西弗,大约是正常人每年正常辐射量的1000倍。污水处理同样是个难题。该核电站现在每天要新排放约400吨核污染水,这些污水大多只能保存在核电站内,迄今已高达26万吨。

  福岛县在清除核污染方面也进展迟缓。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污染土临时放置场所。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福岛县内共有住房、学校、公园等至少4811个地点的污染土壤无处转移,被迫留在原地。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布报告说,福岛核电站周边居民癌症发病风险略升,福岛县浪江町女婴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攀升至1.29%,是日本1岁女婴平均发病率的1.7倍。福岛县“县民健康管理调查”讨论委员会也于近日发布报告说,自2012年以来,已有3名福岛核事故时18岁以下居民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另有7人被诊断为有癌症可能。

  这两份报告引发了包括福岛当地民众在内的日本民众的担忧。目前,福岛县内根据辐射量由高到低将辐射区域划分为“返还困难区域”“限制居住区域”和“避难指示解除准备区域”。原本生活在这些区域的居民目前仍旧无法返回家乡。(据新华社东京3月11日专电)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