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鸡西农民“闲” 有去处

2013年03月10日07:39    来源:黑龙江日报

  “杨警官,我和我们村其他十个村民与大发沙料场的用工合同今天签字了,三个月收入6000元,还不耽误明天备耕,谢谢你给我们提供的用工信息。”珍宝岛乡永和村的张光成在鸡西市大发沙料场用工招聘会上签完用工合同后,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帮助他们取得这个用工机会的珍宝岛边防派出所警官杨秋。

  “烧个暖炕、烫壶小烧、搓个麻将、打个小牌……”这是往年冬季农村村民农闲“猫冬”的写照。可如今,在鸡西市各个边境村屯却看不到这种景象。今年刚入冬,鸡西市各个边境村屯的农民通过各村警务室民警的“搭桥”纷纷选择适合自己的过冬新“节目”。今年入冬以来,鸡西市各个边境村屯像张光成这样通过当地边防派出所找到务工机会的农民已有260多人了。

  家住鸡东县平阳镇的刘明就近选择在鸡西市里的一家公司打工。“冬天有几个月的农闲,挺大个人就这么在家呆着,不太得劲!”如今的刘明每个月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这让他的家庭生活宽裕不少。

  除了外出打工,不少村民还选择在当地边防派出所建立的“农民书屋”、“民警夜校”学习充电。2007年年底,鸡西市边防支队白泡子边防派出所在长林子村警务室成立了第一个“农民书屋”、在向阳边防派出所建立了第一个“民警夜校”。“农民书屋”免费向村民开放,而“民警夜校”则通过普法课堂、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授课等形式为广大农民传授知识。经过5年多的普及,如今鸡西市各个边境村屯已建立起“农民书屋”、“民警夜校”110多个。一入冬,“农民书屋”、“民警夜校”几乎成了各村人气最旺的地方。

  刚卖完粮,虎林市迎春镇村民王宝山吃完饭早早来到当地“农民书屋”的科普知识园地找自己喜爱的书籍认真看了起来,王宝山说:“不花钱,不费力,在家门口就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新技术,真是为老百姓做了件实事。”2010年,王宝山在迎春边防派出所建立的“农民书屋”里读到一种棚菜滴灌的方法,并根据书上介绍的方法在自家大棚进行了实验并取得成功,现如今王宝山家大棚每亩地比以前增产100公斤。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