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寿宁:水土保持、经济发展两翼齐飞

2013年03月02日08:21    来源:福建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庄严 黄琼芬 通讯员 吴通华) 去年,寿宁县投入2200多万元,综合治理5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05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去年,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77.67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06元,同比增长12.2%;财政总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28.2%。

  “早年一旦遇到发大水,山洪不仅漫上了水田、农地,而且将两岸的土石也大量冲走。去年,政府为我们修建两条共3000米长的堤坝,不但保住了溪岸上千亩的农田,还起到了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成效。”近日,在寿宁大熟村护岸堤坝旁边的农地上,正种植马铃薯的村民曾大旺高兴地说。记者看到,混凝浇筑的堤坝蜿蜒游走于溪岸边上,临溪面的绿化带配套工程正在修建。

  寿宁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势险峻,溪流纵横,土壤层薄,山体呈切割状,植被涵养水源保护能力差,是全省严重水土流失区。从1986年掀起了治理水土流失热潮以来,寿宁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0292.67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75.71公顷,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程度达76%,林草保存面积达105254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9.5%。

  驱车行进在寿庆二级公路上,映入眼帘的尽是郁郁葱葱的松柏与阔叶树,原本裸露的山体及暴雨冲刷形成的流失斑,开始泛出青绿色。

  寿宁县水土保持办主任范志平说,从去年开始,县里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重点转到流失斑上,制定了针对全县222个、面积达2.6万多亩的水土流失斑的治理规划。

  寿宁县创新工作举措,将水土流失斑综合治理任务具体分解乡镇、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采取“村集体提供山权+公司+联户承包”“责任人+业主”“公司+农户联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模式开展工作。在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考虑,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兼顾水源和农田保护、山洪灾害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同时,对流失斑采取一因(斑)一策,以造林种草绿化、拦渣拦土、森林防火、恢复植被为主要措施进行治理。

  在南阳镇花岭废弃机砖厂,记者见到,业主王李光正组织人员对机砖厂水土流失地进行削坡、平整,在园内种植太子参、茶苗,边坡、梯壁种草及套种经济林木。原先满目疮痍的机砖厂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试点基地。

  据介绍,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寿宁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经济,采取不炼山造林模式,保留生物多样性,维持原有的生态体系,避免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此外,寿宁县对非煤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情况逐一摸底,对持证开采的矿山实施整治,对废弃矿山进行全面治理、绿化,对无证矿山先取缔再治理。为保证治理工程的质量,县纪委、监察局等部门对治理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管理、各责任方履职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26个,对11名责任人进行约谈,发出整改通知书5份,纠正问题19个。

(来源:福建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