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浪潮K1,买不来的重大创新

2013年02月27日04:27    来源:大众日报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奠定国家关键领域信息安全基础,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但推广面临困难

  2013-02-27 作者:王亚楠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真正重大的创新是“买不来”的,对一个企业如此,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2月21日,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浪潮科技园,记者看到了声名赫赫的浪潮天梭高端容错计算机K1系统(简称浪潮K1)的样机。

  作为普通人,记者看不出眼前这高大的黑色机柜有什么神奇和不同,但在IT界,浪潮K1的上市,意味着中国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最新“关键应用主机”技术的国家,为让“中国的核心系统跑在中国自己的平台上”、实现信息化时代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成为了可能,中国信息安全有了最底层的技术基础。

  突破关键技术封锁

  “关键应用主机”,是浪潮给K1的定义,在国际上,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其实都是指一类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高端服务器。

  关键应用主机具备其他类型计算机无法比拟的高可用性——99.999%,即从概率上看,每年非计划停机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只有它,才能承担银行交易、证券报价等大规模交易系统等,无可替代。因此,几家垄断该技术的跨国公司将其作为核心利润源,在中国市场售价平均为美国的2.4倍,一台设备动辄上千万,同时通过“捆绑”客户、软件和服务的销售策略,攫取巨额利润。

  在金融、电信等关键领域,其最核心的应用都高度依赖于关键应用主机。一旦关键应用主机无法正常运行,将会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社会安定和经济安全。

  据有关统计数据预测,在中国,每1分钟的宕机,平均会使运输业损失15万美元,银行业损失27万美元,通信业损失35万美元,制造业损失42万美元,而证券业损失高达45万美元!更关键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长期面临国外的技术垄断,即使国防、安全等敏感应用领域也不得不依赖进口设备,这是巨大的安全隐患。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说,所有的关键应用主机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操作,读取、修改数据,甚至直接造成系统瘫痪。

  截至目前,首台浪潮K1可用性达到99.9994%,已在新疆建设银行稳定运行了两年多,替代国外产品,承担起新疆建行全部中间业务系统,服务覆盖新疆银行所有终端。这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并实现应用的关键应用主机,是我国863重大专项的研究成果,应用测试表明,其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去年5月,该项目通过国家部委验收,产品于今年1月22日正式上市。

  460位工程师4年耗尽心血研制

  “浪潮K1完全是自主研发的!”王恩东的语气难掩自豪。

  2008年,科技部启动关键应用主机研制这一项目,把重担交给了国内两家企业,浪潮是其中之一。项目总投资达7.5亿元。4年间,460位浪潮工程师耗尽心血,最后,“浪潮做成了”。浪潮在技术上与IBM、HP等比肩,成为全球仅有的5家具有该项技术开发能力的公司之一。

  “这样的重大创新是‘买不来’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王恩东说,发达国家有一整套从法律、行政到出口、用途等的控制体系,全方位控制关键应用主机技术的扩散。同时承担项目的国内另一家企业,曾试图通过收购获得关键应用主机的芯片组技术,但这宗数额仅为200万美元的收购却惊动了美国政府,并最终被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终止。

  不仅核心技术,连辅助技术都一样是“买不来”的。FPGA是芯片组逻辑验证的一项辅助技术,浪潮原本打算向美国厂商购买FPGA模型,可由于涉及关键应用主机研制领域,这报价不到20万元的生意被厂商不断推托,即使浪潮自己研制了FPGA电路后,想购买美方的来作参考也不行。

  在研制浪潮K1的过程中,浪潮还成功研制了核心部件——处理器协同芯片组,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关键应用主机核心技术的封锁。同时,掌握了“千万门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大型系统设计”能力,解决了大型主机研制中普遍存在的高速信号完整性与散热矛盾等世界性难题。

  市场推广却很不乐观

  为了推动应用,浪潮为K1计算机创造了一条“先备后主,逐步切换”的路径。在新疆建行,浪潮K1先是作为国外主机的备份机,经过几个月的稳定表现,才逐步转换为“主机”。这为关键行业的进口替代,提供了稳妥的技术方法。

  据浪潮集团K1产品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大连银行等用户先后与浪潮签订协议,采购应用K1系统。今年6月份,浪潮还将推出一款K1的升级版,性能会更高。

  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很美好:“买不来”的重大装备通过自主创新得以突破、研制成功,也开始在国内应用。但王恩东却说:“市场推广很不乐观!”他告诉记者,在已签约的用户中,大多是有相应的政府项目经费支持的,完全市场化交易的并不多。

  在王恩东看来,一方面,浪潮K1有客观存在的推广难度:由于承载了大量的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关键应用主机的用户有很强的“品牌惯性”,即使需要更新设备,也更倾向沿用原品牌。更重要的是主观意识因素和政策缺失:主观上,尽管国外产品出问题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却鲜少有用户质疑其安全性;而浪潮K1尽管价格相对便宜,性能测试也达到国际同等水平,但用户却总是说“买国产的,出问题了谁负责?”在政策上,我国对重大自主装备的研发支持多,但对于研制成功后的市场推广却缺乏实质支持。据了解,在国际上,通常政府采购会对这类装备予以明确支持。

  “在信息产业领域,应用就是创新”,王恩东说,没有应用,企业就没有完善和提升的基础,很难赶上或超越竞争对手。不用,不仅是浪潮K1面临的难题,也是所有重大国产装备研发成功后面临的一道高高的坎。

(来源:大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