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三早晨,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带着5名医护人员,前往板房沟灯草沟村巡诊去了。
灯草沟村位于南山深处,近1米的积雪淹没了道路,车辆无法通行,一行人只能徒步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庄仕华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这条为边疆各族群众送医送药的路上,他已经不知疲倦地走了30多年。
为了百姓生命,他将生死置之度外
2009年4月13日上午11时30分,庄仕华接到正在肝胆外科门诊值班的副主任茹荷燕的电话:“院长,来了一名患胆总管结石的艾滋病患者。”
“马上安排住院,做好防传染工作,做好患者保密工作。”庄仕华叮嘱道。
考虑到庄仕华连续做手术非常疲惫,茹荷燕主动要求替他,可庄仕华不同意:“你们的技术不如我娴熟,还是我上吧!”
手术一结束,他就召集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开会,并约法三章:“这个病人比较特殊,他手术后的一些护理由我亲自操作,特别是倒引流袋、拆线等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操作。”
庄仕华的“约法三章”引起了大家的误解,有人以为病人可能大有来头。茹荷燕副主任给大家说明了情况后,众人才恍然大悟。顺利实施手术后,庄仕华又积极为病人联系治疗艾滋病的医院,最终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身为军医,我们绝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安危,要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头。”事后,庄仕华语重心长地对医护人员说。
2009年7月6日,是庄仕华军旅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被授予武警专业技术少将警衔。授衔仪式一结束,庄仕华就直奔机场。8个小时后,他就出现在医院手术室。那一夜,他为“七·五”事件中受伤的15名各族群众成功实施了手术。第二天上午,医院又收治了38名伤员。此时,庄仕华已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仍组织专家会诊,确定救治方案,指挥实施手术。
医护人员见他头冒虚汗,劝他先歇一会儿。庄仕华却说:“我们多救一个人,就为社会多添一分和谐。我们对患者的爱有多深,老百姓对党的情就有多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