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牢记使命 践行责任全力推动港口率先创新优质发展

2013年02月25日09:57    来源:中直党建网

日照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

  日照港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诞生发展起来的新兴沿海港口, 是国家“ 六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主枢纽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1982 年开工建设,1986 年开港开放。20 多年来,日照港已由开港之初的单一煤炭输出港,迅速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沿海主枢纽港,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全球能源、原材料运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日照港始终以“ 发展港口、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成就员工”为使命, 努力践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

  一、始终扭住规模、质量和创新,真诚践行经济责任

  1.争当卓越发展的“排头兵”。日照港依托区位、建港条件、腹地和集疏运等综合优势, 着力突出“ 大宗干散货、原油、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四大重点,按照高起点规划、综合性建设、现代化管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先后建成了矿石、原油、集装箱、散粮、木片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大型、深水化、专业化泊位, 全面提升了港口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2006 年, 在开港开放20 周年之际,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走过了许多世界著名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2010年, 跨越两亿吨大关, 创造了4 年再造亿吨港的发展奇迹,2012 年预计超过2.8 亿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位。迅速成长为全国矿石进口第一港,我国重要的镍、铝等有色金属矿中转港,国家北煤南运、煤炭进出口的重要运输通道,集装箱内贸基本港和外贸支线港,国家规划的大型石油、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液体化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木材中转口岸。

  2.争做优质发展的“领头雁”。日照港通过自身快速健康发展,并不断加强和改进资产管理。资产规模由2003 年集团成立时的36 亿元增至2012 年11 月的348 亿元,增长了近10 倍,净资产达到125 亿元,成为山东省资产第一大港口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创业创新创效年”活动,全面实行定额管理和对标管理,积极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港口管理变革不断推进,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十七大以来的5 年间, 日照港累计实现营运收入477 亿元, 年均增长25.91%, 累计实现利税33.6亿元, 年均增长21.18%, 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7.4%,能源综合单耗年均下降7.1%。

  3.勇当创新发展的“拓荒牛”。面对国民经济对港口发展的期待和需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日照港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勇于拓荒、勇于涉水,全力推动港口跨越发展。探索建立了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日照港股份公司在主板市场上市并在7 年内成功完成7 次资本运作,开启了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信贷、股权、债券”三位一体的融资体系,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旺盛的资金“血液”;先后吸引了新加坡裕廊港、中石化、中石油、山东钢铁、兖矿、山西潞安等70多家世界500 强和中外大中型企业参与港口建设发展;不仅有效破解了发展的资金“瓶颈”,更实现了从“经营装卸业务”到“运营港口资源”的转变,为我国港口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今天的日照港,多种经营体制、多种管理模式、多种股权结构和谐并存,实现了投资渠道、经营管理、资本运营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推动日照港从单一码头装卸企业向综合化物流提供商迈进。

  二、始终围绕讲党性、树文明和以人为本,忠诚践行政治责任

  1.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践行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日照港集团党委创新提出了“围绕中心、强化核心、凝聚人心”和“提高能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通过培育推广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样板”,创新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扎实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等活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坚定政治立场,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港口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2.做社会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日照港立足先进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注重创造和实践先进企业文化,注重文化与管理高效融合,凝练出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奠定了引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根基,是沿海港口第二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始终坚持弘扬美德,唱响主旋律,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乐业敬业、爱心奉献、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美德在港口蔚然成风,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相继涌现,员工队伍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积极参与帮扶包联、助学助贫、支持国防、汶川抗震、捐助玉树、援建新疆等活动,深入开展平安港口、文明口岸建设,促进了港口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相协调、相促进,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3.做“新型”产业工人的塑造者。日照港坚持发展港口与成就员工相统一,建立起一套思想教育启迪人、培训学习提高人、福利待遇激励人、事业发展成就人的综合体系,确保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进步、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开展以感恩、忠诚、责任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引导员工树立积极、正面、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建立岗位资格培训、继续教育、系统操作培训、一专多能培训的“四位一体”全员培训体制,提升员工技术技能素质;通过不断完善员工成长渠道、持续提高员工待遇、办理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不断提升员工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近年来,先后有多名员工分别被表彰为全国、省、市劳动模范, 省、市、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省、市首席技师和有突出贡献技师。今天的日照港,形成了员工有声有色工作、有情有义交往、有滋有味生活的良性发展格局,港口发展实现了从物本到人本的根本转变。

  三、始终突出带动、服务和生态和谐,热诚践行社会责任

  1.打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港”。服务、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港口最大的社会责任。近年来, 日照港主动融入、积极对接服务好城市、鲁南、半岛和沿桥经济以及中西部广大腹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别是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 与政府、铁路、交通企业等配套联动,推进并促成了日照至江苏仪征、山东东明、河南濮阳原油输送管线, 晋豫鲁铁路通道、山东精品钢基地“四线一基地”等国家重要生产力布局项目加速向港口所在区域集聚,形成了现代化、立体化、集约化集疏运体系。依托港口优势特点,将港口服务腹地进一步拓展到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云南等在内的广阔中西部乃至西南部地区,为腹地城市打造了经济便捷的出海通道。直接带动了冶金、石油化工、粮油加工、木制品加工、浆纸、能源、造船等临港产业的集聚发展,为城市和腹地创造了30 多万个就业岗位,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崛起。

  2.打造广大客商兴业的“活力之港”。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是港口企业的立足之本。近年来,日照港坚持以功能开发带动市场开发,建成运营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启用EDI 系统,开辟内陆无水港、旱码头,为广大客商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物流增值服务。大力实施“一强化三统筹”,即强化调度指挥,统筹货源开发、生产组织和生产要素,不断优化生产管理体系和作业流程,努力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连续创造并保持了矿石、煤炭和木片作业效率世界纪录,最大限度地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赢得了“效率之港、质量之港”的美誉,全力打造“阳光港口、传载真诚”的服务品牌。

  3.打造节约环保的“生态之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多年来, 日照港始终坚持“既要港口发展、又要碧海蓝天”的发展理念,把“科技兴港”作为生态绿色发展的原动力, 与水运科学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 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每年组织实施的科技创新、节能降耗项目超过100 项。加大环保投入,开展粉尘防治工作,“十一五”以来,日照港累计投入7 亿元进行港区粉尘综合治理,港界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均值优于国家标准。加强污染物减排和生态保护,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5% 以上,先后投资900 多万元实施人工放流、建设人工鱼礁, 进一步促进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着力实施园林绿化精品工程,日照港人均占有绿地121 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36.58%。全力建设绿色生态港口,持续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港口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责任是基,政治责任是根,社会责任是本。只有经济效益提高了,综合实力增强了,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广大员工的利益得到根本保障。只有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贯彻落实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才能抓住机遇,得到更大的发展。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员工,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来源:中直党建网)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