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贯彻十八大 开局新气象·特稿

接地气,让文化活力迸发——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系列述评之三

人民网记者  张  贺

2013年02月23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电影票房连创新高、博物馆参观人数持续攀升、各类演出红红火火、文艺家潜心采风创作……中国文化正在奏响一曲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的新乐章。

体制改革不停步,文化活力在激发

忙!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春节,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全体演职人员就没闲着,几乎每天都在排练和演出中度过,连双休日都难得休息。总经理王文龙说,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3年。

怎么能不忙呢?转制前,作为事业单位的浙江话剧团每年只需创作一部儿童剧、两年创作一部话剧、每年演出300场就够了。转制后,每年至少新创3部儿童剧、1部主旋律剧、3部都市情感剧、演出750场以上,而人员几乎没增加。

转制前不必考虑市场,只要演出就有政府补贴。而如今市场营销部是浙江话剧团的重中之重,公司副书记李巧玲说:“现在对市场营销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末位淘汰制,我们的营销人员天天喊忙。”随着营销的扩展,浙江话剧团把演出搬到了嘉兴、舟山、北京、上海、广州……“巩固省内市场,拓展外部市场”战略初现成效。

以前浙江话剧团的看家戏是儿童剧,如今儿童剧依然活跃,但专为小剧场打造的都市情感剧也火了起来。《轻度深爱》、《幸福.COM》、《只爱你一天》、《嫁给经济适用男》等开始吸引白领阶层走进剧院。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0周年,而早在一年前,浙江话剧团就排演了话剧《雷锋》。一批青年话剧演员在频繁的演出历练中迅速成长起来。著名编剧孟冰在看完《雷锋》演出后说:“有很多历史悠久、演员功底深厚的院团改革后突然发现他们没有能演戏的人了。而浙话没有这样,你们这一批人一旦亮出来,是院团改革后实力最强的团队。就凭这一点,我们对浙话充满信心”。

2012年全年浙话演出782场,与改制前的2009年相比增长61.78%;票房收入755万元,与改制前的2009年相比增长142%。浙江话剧团演员年平均收入已超过10万元。“出人、出戏、出效益”,王文龙说,文化体制改革使浙江话剧团这家与新中国同龄的艺术院团焕发了新生。

目前,全国文化系统2103家承担改革任务的国有文艺院团已全部完成任务。其中,转企改制61%,撤销20%,划转19%。杂技、话剧、歌舞类院团基本实现全行业转企改制。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的新型演艺体制格局基本建立。改制后的院团生产活力显著增强,演出场次、营业收入和演员薪酬大幅增长。

离开了政府的襁褓,告别了曾经安逸的小日子,到市场上找饭吃,最终文艺院团增了收入、观众饱了眼福——这是一场双赢的改革。

记者从文化部了解到,为了巩固改革成果,今年文化部将开展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督查验收工作;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支持转制国有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和落实国有院团转制各项配套政策。

公共文化更开放,百姓受益面扩大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加速构建,文化的阳光正照进越来越多农民工的现实生活中。对他们而言,文化不再是城里人独享的盛宴,不再是虚无飘渺、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激发和实现梦想的“魔法”。他们中一些人的命运因公共文化而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没有辽宁省图书馆,就没有我的今天。”沈阳鲁园农民工工会下属农民工业余学校校长王海霞说,她的人生之梦是在公共图书馆里起飞的。

在进城打工之前,来自辽宁绥中农村的王海霞从未进过图书馆。县城里的新华书店就是她见过的书最多的地方。小时候,家里穷,农村供销社卖的小人书,她看着眼馋却买不起。有一次妈妈用卖碎布条得来的两毛钱给她买了一本小人书,她视若珍宝。

爱书却买不起书的状况一直延续到她来沈阳打工。“以前喜欢看书也白搭,打工赚的钱仅够糊口,哪能买书?”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海霞因工作需要办了一张辽宁省图书馆的借阅证。“一进去,我简直惊呆了,还以为到了书店。”王海霞说,第一次进图书馆自己都不知道该拿哪本好,翻翻哪本都爱不释手。在以后的数年里,王海霞每周倒三趟车也要坚持到图书馆借书看书。

书看得多了,王海霞自己动手写了起来,迄今已在报刊、电台等媒体上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她利用图书馆自学拿下了成人中专学历。读书使她后来的求职之路一路畅通,而且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她获得了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今年她第二次当选为沈阳市人大代表。王海霞说:“对辽宁省图书馆,我除了敬仰就是感恩。”

辽宁省图书馆馆长助理姚杰说:“不管是谁,不管从哪儿来的,只要进到我们图书馆,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据统计,辽宁省图书馆的读者外地人占47.3%,农民工读者约占总数的31.2%。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东莞、苏州、嘉兴等地,外来人口占一半或更多。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收入偏低、生存压力大等,这一群体呈现文化权利意识淡漠、文化消费能力不足、文化生活贫乏等特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说,农民工的这些特点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免费开放显得尤为必要。

2011年,文化部联合财政部推动了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目前,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据不完全统计,免费开放政策落实后,各地博物馆参观人次持续攀升,2011年比2010年多出近7000万人次;2011年各级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同比多出5300多万人次。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效能,“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实施“地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项目”,对中西部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地级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进行资金补助,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文艺创作拼创新,走进生活出精品

投资仅3000万元却创下了12.36亿元票房,国产影片《泰囧》创造了“奇迹”。但《泰囧》并非唯一,此前国产影片《失恋33天》、《疯狂的石头》等已经实现“低成本、高回报”,在大片云集的竞争里杀出一条新路。内容上贴近生活、接地气,营销上全媒体、网络化,一系列创新使国产影片的竞争力大为增强。

中国电影票房从60亿元突破百亿元直至2012年170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高速增长的市场使国产影片的数量始终保持在500部以上,但显然“只有创新、只有精品才能生存下来”,这已经成为国内影业的共识。

电影导演翟俊杰说:“十八大报告里有这样一句话,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这对我们电影工作者来说,就是由产量的繁荣向质量的高度发起冲击。”

记者从国家广电总局了解到,为推动影视剧发展方式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今年将继续把加强创作作为工作着力点,重点推出优秀剧本奖励基金、影视剧创作人员培训“百人计划”、优秀作品推荐播映等新举措、新办法。

在联系采访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时,他正在赶往淮安参加“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在他看来这既是文化为民服务,也是艺术工作者收集素材、接地气的过程。

近几年,中国音协每年都要组织会员下基层采风。“不要认为有网络了,有录音设备了,传统的采风就失去意义了。”徐沛东说,“我们组织几次活动以后,这些创作者感受很深。有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实地采风与你在电视上、报刊上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从别的渠道所选的创作素材,让人感觉不踏实。所以贴近老百姓,就必须深入老百姓,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创作原则。”

徐沛东快人快语:“现在我国每年创作大概30多万首歌曲,但老百姓认可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东西将被历史淘汰。如今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没有一些留得下的作品,我觉得对不起这个时代。所以,精品意识对我们文艺家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已经成名的这些大家,也不能怕失败,必须创新,必须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

国家对文化创新的重视也有了具体体现。记者从文化部获悉,为鼓励创作,文化部会同财政部设立了“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家个人和文艺团体皆可申请。2012年该基金已落实2亿元,今年安排了3亿元,“十二五”期间总规模将达20亿元。

相关新闻:

特稿:“中国梦”蓝图再绘——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系列述评之一

美丽中国,从雾霾中突围——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系列述评之二

(责编:吴斌、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