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海南:干部过节 不忘为民

2013年02月16日13:24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助民致富谋“鸡”业 东方市益公村村干部与村民共商发展之计

村委会的办公楼建起来了,群众的休闲活动场所搞起来了,家家户户春节前都喝上了干净的井水,养鸡也有了好收入。

大年初五,东方市天安乡益公村支书吉其全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村委会门前的那棵酸梅树下,和到村里挂职担任第一书记的市委办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李伟波谈起一年来村里的变化,心里乐滋滋的。

李伟波是东方市委2012年下派到全市11个特困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的一员。“人在村里,心在村里,干在村里。”吉其全说,李伟波到村里的第一天,作了这样的表态发言。

春节期间,李伟波依然惦记着村里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的事。大年初五一早,他便匆匆回到村里谋划春节过后的工作。

“益公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庄,山多地少。”李伟波说,靠山吃山,我们既要大力发展橡胶、黄花梨产业,打造绿色银行,也要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要培育生态山鸡品牌,增加群众收入。

在村里走了一圈,李伟波有点皱眉头。

“去年全村群众养了6000多只鸡,来买的人真不少,但是家家户户建鸡舍,规模小,散养散卖,成本高,收入少。”养鸡大户吉亚题话语中带着遗憾。

“有甜头就有劲头,有劲头才有奔头。一个手指的力量,总比不上一个拳头的力量大。”李伟波建议,今年村里要成立两个养鸡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品牌。只要大家都加入到合作社来,就可以整合零散资金,形成饲养规模,向规模要效益,向品牌要收入。

“为了以后生活的甜头,我们村干部就要带个好头,自己先加入,再动员大家加入合作社来。”听了李伟波的建议,村委会主任符建荣一脸兴奋。

在春节的鞭炮声中,李伟波和吉其全等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共商村里的发展大计。 (记者 杨勇)

科技副乡长陈华锋:过年不忘送技术入村

过年这段时间,陈华锋几乎没一天闲着。这位五指山市毛道乡的科技副乡长,隔天就从老家保亭赶回毛道乡,到田里瞅瞅农作物的长势,跟农户们聊聊天,叮嘱他们注意管理施肥。

2月13日(大年初四)上午,陈华锋再次从保亭驱车赶回毛道乡,他要到毛卓村转转,这里的152亩豇豆老让他放不下心。“这是毛卓村第一年种豇豆,如果收成不好影响收入,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陈华锋告诉记者。

陈华锋的车里,装着5箱从保亭带过来的农资,由于当地农资缺乏,他经常从外地帮农户们购买。陈华锋刚一进村,6名农户立即跟着他,来到豇豆地里。去年12月18日,该村的第一批豇豆开始播种,目前已到了挂果期,预计本月底就能收获上市。

“豇豆的这些侧枝都要剪掉;下面的花也剪掉,注意长度在20公分左右,否则会影响果实吸收营养……”在陈华锋的现场指导下,大家拿起剪刀,开始动手劳作。

除了传授农业技术,陈华锋还善于帮农户们“把脉”市场。“只种豇豆肯定不行,大家还要根据市场行情,种一些其他的经济作物,最好是短中长期经济作物相结合。”陈华锋跟农户商量,毛道乡气候温暖宜人,湿度也高,很适合种山竹,可套种在毛卓村种的短期经济作物裸花紫珠地里,四年后就可挂果采收。

陈华锋是2011年到毛道乡挂职担任科技副乡长的,他经常组织农技专家走村进户,以田间地头为课堂,手把手教农民学技术,改变了毛道乡原本落后的生产方式。挂职满一年后,毛道乡农民很舍不得这位懂技术的陈乡长,在大家的挽留下,陈华锋留下来继续为村民服务。

“化肥不够了。”陈华锋准备离开时,毛卓村委会主任朱照龙突然开口。

“大家放心吧,我马上跟海口那边联系,很快就能找到车帮你们把化肥运过来。”陈华锋的话犹如给了农户们一支“强心剂”。

“以前我们不懂技术。”朱照龙告诉记者,以前割橡胶,他们甚至不知道还要经常磨胶刀,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都不高。“陈乡长来之后,他经常邀请专家来毛道乡举办农技培训班,现在400株橡胶一天的胶水量,由原先的30斤提高到了80斤!”朱照龙说。

(记者 陈彬 范南虹)

服务自驾游客人,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黄运硕:春节我们以露营地为家

“哎呀,你怎么把我养的蚊子给拍死了呢?”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黄运硕调侃着备受蚊子叮咬困扰的同事。

为满足春节期间自驾游游客的露营需求,三亚市在全市设立了4个自驾车露营地。黄运硕和同事们从2月7日起就开始轮班负责三亚九小露营地的日常管理。然而,作为执勤队长,黄运硕春节期间每天至少12小时都驻扎在了这个露营地。

“三亚晚上蚊子比较多,今早凌晨4点我还被叮醒了呢。”走进九小露营地的登记台,映入眼帘的是登记台后的三顶帐篷。“三顶帐篷我们都轮着睡,春节我们以露营地为家。”

除了完成出入登记、数据统计等工作外,黄运硕每晚还需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留宿在露营地定时巡查管理。

“今天是初六,明天露营地就要闭营了,住宿的游客陆续踏上返程,我们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减轻。”2月8日至14日,三亚九小露营地每天接待的人数分别为178、205、185、252、289、334、266。

晚上7时30分,外出游玩的游客陆续回到露营地,“今天玩得开心吗?吃过晚饭了吗?”黄运硕在验证游客们的出入证时,热情地与他们打着招呼。游客们对其也报以友善的回应,他们也许不会知道,面前的这位工作人员此时仍未吃晚饭。

“现在是游客返回的高峰期,我先忙完这会再去吃饭。”对于黄运硕而言,春节期间未能按时用餐已成常态,坚守岗位未能与家人团聚也是常态。“我已经连续5年没和家人在一起过年了,今年的除夕饭仍是工作餐。”

夜幕降临,黄运硕将验证的工作暂时移交给同事,信步走到用电区拉上电闸。刹那间,露营地一片光亮。

(记者 黄媛艳)

回乡干部符向明新春谋谱“新曲”全美村的“全民文化娱乐”计划

“阿全,你琴弹得不错啊。”大年初一中午,文昌市龙楼镇全美村,符向明来到村里的文化室,笑着从村民手里拿过琴竹弹了几下。转过头,符向明对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符国平说:“他们有地方‘玩’了,但村里还有一半的村民小组没有文化室呢。今年还要继续朝一个村民小组一个文化室的目标努力。”

符向明是文昌市文体局局长。春节期间,他回到老家全美村也没闲着,总琢磨着为丰富乡亲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尽点力。

“2011年,是向明牵的头,把我们村的八音乐队给拉起来了。”符国平扳着手指数着:乐队、健身队、舞蹈队、排球队……“我们村现在的文化娱乐生活可丰富了。”

几位村民用杨琴和二胡合奏的《万花灯》,欢快曲调里透着喜庆。不打麻将不游园,到文化室里弹弹琴敲敲鼓拉拉二胡,是全美村“乐迷”们的兴趣。“玩这个精神舒畅,不会老。”村民符国鑫一边拉着二胡,一边笑呵呵地说。

为了鼓励村民创作,符向明还为他们争取了1万元的奖金。“想当年咱全美人,水深火热苦难堪。田路远难生产,日子难过去番(指下南洋)。吃番薯粥是三餐,饿得肚子咕咕响……现在路灯夜夜都闪亮,水泥道路满村庄。吃穿不愁精神畅,唱戏跳舞真风光。电影电视看到厌,灯光球场球声响。”在文化室的一张桌子上,一份由全美村民符史江创作的琼剧唱段《全美人民迎春光》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近年来,全美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利用资源发展西瓜种植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瓜村”。“生产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要跟上。”符向明认为,生活宽裕后,村民的生活品位也要随之提高,不能光把钱花在吃喝赌上。

牵头提议村里组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符向明还要求符国平推荐村里的文艺骨干力量参加市里举办的培训班,“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这样他们才会越玩越有味。”

“村里出一点、政府出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今年争取把剩下的文化室都建好,并且配上图书,同时,文化室还要实现网络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这里来活动。”符向明如此规划着全美村的文化娱乐计划。

(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许环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