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重点抓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农惠农富农,农牧区面貌显著改善。累计投入“三农”资金475.8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2.4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落实粮食、良种等补贴资金14.29亿元,粮食总产保持在92万吨以上,牲畜出栏率保持在30%以上。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88.7%的农牧户住上了安居房,解决了17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67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分别提高到99.7%和94.2%,农牧区移动互联网覆盖率达到65%,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3.38%和94.51%,41.27万农牧户实现“户户通”、1787座寺庙实现“寺寺通”,乡镇通邮率达到90.18%,完成25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939家。培训农牧民66万人次。按2300元的新标准,扶贫对象减少24.8万人。投放涉农贷款205.73亿元,涉农保险实现全覆盖。
二、扩大投资消费,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1.87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1.3倍,其中完成国家投资1727亿元。“188项目”全部完成。“226项目”落实投资650亿元。五年新增油路4341公里,县通油路率达到84.9%。拉日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川藏铁路拉林段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区内支线航空网络基本建成。全区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16.26万千瓦。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60多万亩。城乡消费水平分别比2007年增长34.3%和40.6%。家电家具下乡销售额累计达到9.12亿元,落实补助1.87亿元;升级改造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 17个县级农贸市场。汽车、住房、旅游、餐饮、休闲等消费日趋旺盛。
三、强化政策引导,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7个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培育地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和谐矿区建设积极推进,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接待国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建筑、新型建材、藏医药、高原特色食品、信息、能源、民族手工业等产业快速发展。
四、突出共建共享,各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年,义务教育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500元。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覆盖47个县(市、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建设了290个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一村一卫生室”的目标,卫生应急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对城乡居民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对1032名先心病儿童实行免费救治。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7年的254.6/10万、27.10‰下降到2012年的176.12/10万和24.84‰。
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十一五”文物维修保护工程竣工。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培育扶持51支民间艺术团,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达455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百幅唐卡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舞台剧在北京成功首演。新闻出版产品和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进。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实现了西藏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就业、往届毕业生基本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动态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3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基本养老、医疗和工伤、生育、失业、新农保、城居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并率先在全国实现自治区级统筹。为全部城乡居民、在编僧尼和援藏干部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和农牧民医疗费用年度最高报销额分别达到22万元、14万元、13万元。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2704元。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400元、每年1600元。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39.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400元。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困难群众教育、住房、司法等救助制度。保障房建设管理和使用不断加强,建成保障房5.99万套。建设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111个。
统计服务科学决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事业和审计、质监、气象、人防、老龄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双拥共建共保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鱼水关系更加巩固。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局势更加安定和谐。按照党中央“强基固本、争取人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强化各项维稳措施,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为有力抓手, 派工作队驻村;以干部驻寺常态化为主要内容,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以便民服务、维稳处突为首要职能,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以强化拉萨、昌都、那曲、日喀则、“两边一线”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管控为有效途径,实现维稳措施全覆盖;以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信息情报工作和应急机制建设为关键举措,提高预知预防能力;以加强学校管理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重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为重要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为重要手段,筑牢维护稳定的思想基础;以维护稳定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建立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粉碎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一切分裂渗透破坏图谋,确保了党的十八大、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每年“三节”、“两会”、三月敏感期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段的安定祥和,确保了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综合作用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培训、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问题逐步解决。城市社区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基层政权和基层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加强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