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改革开放新地标:浦东新区 后劲在哪里?

记者  刘建林  李泓冰  孙小静

2013年02月06日09: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方 敏 蔡华伟

 

  核心阅读

  新的历史阶段,浦东开发者也有新的担心:浦东原有的政策红利、资源红利、劳动力红利渐渐释放,后劲在哪里?“后劲在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国家战略。”“浦东必须更注重‘局部突破’和‘首创精神’,方法就是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

  刚从深圳调研归来,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风尘未卸,就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商议,给浦东的干部布置改革思考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浦东“三新”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要求浦东坚持先行先试,做到“浦东能突破、上海能推广、全国能借鉴”,“三能”突破口何在?

  浦东去年“成绩单”颇为抢眼,浦东领导却鲜有提及。他们琢磨的是:“今年浦东综改重点在于:坚持市场取向,选择好‘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全力争取关键领域改革落地。”

  制度建设突破:

  改革是创设新的信号系统

  “浦东速度”无处不在。为了“快”,浦东的行政审批事项从724项减少到242项,平均承诺审批时限从法定22个工作日压缩到8.4个工作日,双双下降60%以上。  

  1991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惋惜浦东开放晚了,但他对浦东很有信心:“搞得好一点,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可以高一点。后来居上!”

  新的历史阶段,浦东开发者也有新的担心:浦东原有的政策红利、资源红利、劳动力红利渐渐释放,后劲在哪里?

  “后劲在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国家战略。”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综改办主任王践则细数,“浦东的改革‘红利’,还在制度建设。”

  一个多月前,上海综合保税区启动“亚太营运商计划”。英特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首批参加计划的20家企业之一。公司执行董事戈峻表示,公司正考虑将英特尔中央处理器业务从境外整合到上海,“我们10年前就有这想法,但当时的通关环境不能满足面向全球客户的要求。现在,通关速度从过去的两三天缩短到1天,最快时仅用3小时。改革举措为我们创造了将业务搬到上海的条件。”

  战略布局突破:

  “4+3”为“四个中心”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2010年世博会让世人知道了浦东后滩。与后滩一河之隔,有一片未曾开发的“处女地”——“前滩”。从地理位置看,前滩位于上海版图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显著,但长期以来,前滩“养在深闺人未识”。

  2012年11月25日,沉寂许久的前滩突然响起了隆隆的打桩机声。前滩商务区被列入上海“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区域。

  对前滩的未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董事长杨小明信心十足:“前滩地区全部建成,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千亿,将来这片地区每年的产出也不会少于千亿。”而前滩,仅是浦东“4+3”生产力布局的1/7。

  2009年,原浦东新区与南汇两区合并。新浦东逐渐确立了“4+3”的生产力布局,即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开发区、张江高新科技园区和外高桥保税区4个先发效应地区,以及世博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和临港地区3个后发效应地区。

  经历了20多年的开发开放,陆家嘴、金桥、张江、外高桥4个先发效应区域,主导功能均明显增强。张江和金桥地区正在进行二次开发,一些跨国公司纷纷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入驻到张江和金桥。这两个地区曾做过一个调查,如果完成二次开发,二产向三产发展,这两个地区分别有700万平方米潜力,对GDP的贡献率将倍增。

  包含外高桥在内的上海综合保税区,税收、销售额在全国10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占了半壁江山。下一步,该地区将在提升金融航运贸易功能、发展总部经济、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3个后发效应地区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点、亮点。除了后世博地区,迪士尼是我国引进的最大现代服务业项目,以之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将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临港地区则将打造成浦东及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和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有了‘4+3’,浦东未来发展,就有了最好的战略支撑、最强的区域载体。”浦东新区发改委主任管小军话语铿锵。

  首创精神突破:

  “三个导向”智慧破解发展难题

  上海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位于张江,2008年注册登记时,浦东工商部门很挠头,翻遍国民经济行业20个门类98个大类,都装不进这“四不像”:有多项软件著作权,算IT业?有运输,算物流?可财务报表却是做进出口贸易。“其实,我们是一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化工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光春解释,客户只需告诉春宇要什么,然后坐等货到签收,中间所有繁复流程均由春宇“搞定”。费时数月,职能部门终为春宇开了“绿灯”,将这个新业态归入“现代物流业”。

  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浦东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常与现行政策、体制冲突。

  触及系统性、深层次的制度瓶颈,浦东新区手中并无“权杖”,无法单兵突进。而上海市及国家层面或尚未遇到同样难题;或以全局观看,很难通过某个总体方案“一揽子”解决。

  企业有需求,制度有瓶颈。两难之间,如何拓开新天地?

  中央要求改革坚持整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浦东必须更注重‘局部突破’和‘首创精神’,方法就是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这也是浦东领导班子的共识。

  “三个导向”,就像三个“向导”,让浦东破解了改革“排头兵”先期遇到的难题。

  需求导向重点在“立”,加紧让为新业态、新经济服务的政策从无到有;问题导向重点在“破”,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现行体制;项目导向的重点在“操作性”,选准和聚焦一批攻坚项目,得到部、市主管部门支持后,在突破中积小胜为大胜。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对浦东的做法颇为赞赏:“这两年,浦东在跨境国际贸易结算、单船单机融资租赁、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等方面,一项项成功突破,形成一批试点项目或样本企业。金融体制有了重大突破,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