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不负人民的重托——201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2013年02月06日14:07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上而下推进改革开放

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陕西新一届领导班子给了我们太多的不一样,而这样的不一样,又映射着从上而下的改革力量。

“书记网来网去。”

“省长包子稀饭。”

这是陕西主政者亲民务实、平易作风的反映。

赵正永将网络作为他了解民生的重要所在。“我发现,在留言板上,陕西群众平时不愿讲、无处讲,或者讲不深、讲不透的话,都可以写,非常大胆,非常直率,让我了解到平时深入基层了解不到的一些情况。”赵正永喜欢网络给予的舆情氛围。

截至2012年6月底,网民给赵正永的留言共计2229条,共办理了1431条,办理率达到了64.2%;公开回复了1023条,回复率达到45.9%,高于人民网平均回复率近15个百分点。

“将人民放在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做好各项工作。这是赵正永书记给我们起草组的指示。事实上只有听取民生,听取民意,才能使报告具有时代性、指导性、操作性。”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

没有人能给改革划定确定的范围,然而人们相信一颗为民的心、一种朴素的态度、一种坚韧的努力,正是改革需要的最真实动力。

1月9日,娄勤俭赴宝鸡调研。

一辆中巴车和一辆商务车是全部乘具。政府一位随行工作人员记得,在调研开会中,旁边幼儿园做操音乐声一度很大,大家只有提高音量,才听得清说什么。全天调研两顿饭没有烟酒。“中午是自助餐,主食是汤面和一碗泡馍,晚饭就是包子、稀饭和咸菜。”这位工作人员回忆说。

只有真才会朴,只有将更多的心落在干实事上,外在的形式才会不再重要。

当然,改革是细节上的突破,改革更是宏图上的谋划。在改革的氛围下诞生的《政府工作报告》,充满了一种历史的责任和前进的力量。

“坚持用改革方法破解难题,抓住机遇创造性开展工作。这是过去五年的一条基本原则。”《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清楚地划定了改革理念的思路。

娄勤俭提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努力在分配制度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财政专项资金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陕西执政者的话语,透露出对中央发展步调的清醒认识,对改革开放的深刻理解。从跻身万亿俱乐部到迈入中等发达省份,从高速的经济增长到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陕西已然具有一种改革原生动力。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这种改革信号强力传递。

经济领域——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目标考核工作,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搞好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供销等行业的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行政体制——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

作风建设——大利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和延安精神。突出整治行政机关慵懒散惰奢等不良风气,减少会议和文件、简报,开短会、讲短话,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问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

从点到面,从细节到全局,陕西的改革思维可圈可点。

如果说,30年前,改革是一场春风,30年后,改革则是一场攻坚战斗,人们需要它的胜利,更渴求着陕西的进步。

“改革开放没有止尽,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尽。”赵正永的话语,表达出陕西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历史责任。

洋溢着民生的情怀,闪烁着法制的光芒,陕西的代表们这样评价着《政府工作报告》。她的诞生,标示的是陕西谋定而动的脚步,熔铸的是陕西真实厚重的正能量,表达着对人民对未来最诚挚的承诺!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