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5日09: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2012年7月25日,中国驻英国使馆派领事官员赴伦敦希思罗机场协助中国奥运代表团及来英观赛旅游的中国同胞办理入境手续。 |
|
![]() |
2013年1月17日,中国驻苏丹大使罗小光(右一)在喀土穆机场与获救的遭劫持中国员工握手。 |
随着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向世界各地工作、学习、居住、旅游探亲,领事保护的任务变得更重了。春节长假将至,又将有不少国人行走于海外,驻外使领馆提供的领事保护将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今天开始,本报特别就新时期我国领保工作“外交为民”的理念和做法、成绩与挑战,推出两期专题报道,希望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海外领保及安全常识。
领保热线
24小时待命
本报驻南非记者 蒋安全
南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游客,也是中国领保工作的重地。本报记者在春节前夕就此专访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
田学军介绍,去年驻南非使馆共处理涉我领事保护案件564起,涉我侨民近1500人。主要有三方面体会:
一是抓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当危机来临之时,我们早一点赶到现场,同胞的安全就多一点保障。去年2月,南非西北省矿区发生大规模骚乱,6名在当地经商的同胞被困骚乱中心地带,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使馆负责领事和警务工作的干部连夜驱车数百公里赶赴现场,最终乘坐南方的装甲车深入险境,将6名同胞成功解救出来。
二是抓机制,加强统筹协调。领事保护需要各个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使领馆、中资企业、在南新闻机构、留学生及侨团都应纳入领事保护工作框架内,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行动。
三是抓预防,功夫下在平时。我们定期走访侨社和中资企业,通过吹风、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最新安全形势。我们组织编写《安全生存手册》、《防范和应对入室抢劫》等材料,推广普及安全知识。我们与南非政府职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推动成立“警民合作中心”,促成南非警方在旅南侨胞居住最集中的约翰内斯堡唐人街成立警务室。
今年春节期间有不少国人将到南非旅游。记者请田学军介绍了南非目前的治安形势以及到南非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
田学军给出了“前、中、后”三点建议。 “前”就是希望大家出发前,认真阅读中国外交部和驻南非使领馆网站有关信息,详细了解南非概况、出国准备、安全防范、交通出行等方面注意事项,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有备无患。“中”就是旅行中,要坚持“四不”,不要脱离团队单独行动,不要夜晚外出活动,不要携带大量现金,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酒店房间或车上。“后”就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希望大家不要慌张,请及时拨打驻南非使领馆的24小时领保协助电话,使领馆将随时提供帮助和服务。
维护同胞合法权益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
“如果说外交部的工作大多是对公事务,那么领事保护则是当中一项主要面对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服务,它最真实、最生动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前任司长、现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魏苇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印度双边关系稳步健康发展,经贸及人员往来交流不断增多。来印度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了,涉及领事保护方面的案件也有所增加。2012年,我驻印使馆共处理领保案件约50起,涉及人数约200人,领事协助约200起,涉及人数约400人。
魏苇介绍说,领事保护工作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以印度为例,在印侨民不多,因此我驻印使领馆的领事保护工作主要涉及中资公司人员、在印留学生和旅游者。目前使馆设有领事保护应急机制,平时确保领保协助电话24小时畅通,一旦遇到我在印公民的求助,就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全力以赴提供协助。
魏苇向记者列举了一个真实案例。2012年8月8日上午,使馆接到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求助电话,称包括他本人在内的3名大陆学生和3名台湾学生在印度阿格拉至新德里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造成台湾学生1人骨折,1人死亡。当晚10时许,我驻印使馆领事官员紧急赶赴医院,要求院方全力救治。受伤学生住院期间,使馆方面协助他们解决医疗、生活、交通等问题,并与其家长及时取得联系。
魏苇指出,领事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
谈及在印领事保护工作,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黎剑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些年来,我驻印使馆协助不少在印中资企业解决了各类纠纷和难题,为我企业挽回了不少经济和财产损失。另外,使馆会定期召集企业负责人举行安全预警会议,进行生动的案例教育,并及时通报安全信息。
全印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德里大学本科生吴顺绵也表示,使馆对于在印留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十分关心。他记得魏苇大使到任新德里后不久便会见了留学生代表,并曾说道:“你们的安全牵动着使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
应急到位
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张梦旭
蛇年春节将至,记者在飞赴开罗的飞机上发现,虽然眼下埃及局势不是很稳定,但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埃及,仍以其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吸引着众多的中国游客,机舱里座无虚席。如何做好赴埃及旅游中国公民的领保工作,又迫切地摆在了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人员眼前。为此,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2010年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局势风云突变,埃及和邻国利比亚先后陷入政局动荡。驻埃及使馆先后参与撤离滞留埃及中国游客以及在利比亚中国公民等重大突发涉我领保工作。
驻埃及使馆在打赢这两场重大突发涉我事件领保战役,以及处理其他领保案件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首先是建立了一套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应急小组由大使牵头,使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馆上下一盘棋,通力配合。宋爱国说,及时、高效的信息发布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非常重要。2011年1月30日夜,使馆在整个开罗城网络、手机信号中断的极端困难情况下,费尽周折,通过各种手段,成功联系上当天在机场滞留的游客和40多名广州来埃演出的小学生,保障了他们的安全。“只要使馆在,就会安全地把你们的孩子送回去”的承诺传回国内,第二天一早这则消息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一下让这些孩子的亲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其次,始终注意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我人员从利比亚班加西经萨鲁姆口岸撤离过程中,由于很多同胞匆忙撤离,未随身携带护照等证件,使馆紧急与埃外交部高层交涉,开创了我较多人员无护照入境的特例。
第三,通过统筹兼顾来破解难题。为接回滞留在卢克索的香港游客和霍尔格达的大陆游客,国内决定派包机直飞卢、霍两市。使馆统筹协调,命令已在赶赴霍尔格达路上的人马直接奔赴更远的卢克索,同时再抽调另一队精干人马赴霍尔格达,采用“蛙跃式”前进,两队人马驾车星夜兼程,为了同胞安危与时间赛跑,终于抢在包机抵达前办妥我航班所需地面保障、组织人员登机等所有复杂手续。
宋爱国深情回忆道,当成功撤离的中国公民打出“感谢党、感谢祖国”的标语时,在场的每一位馆员内心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
宋爱国说,最近几天,埃及开罗、苏伊士、塞得港等城市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游行示威,造成一些人员伤亡。中方游客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管好自身财物及证件,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及敏感地带,同时注意游泳及交通安全。使馆将视埃及局势发展及时发布安全提示。
预防为先
本报驻英国记者 白 阳
今年以来,英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持续降雪和冰冻天气,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领保人员担起心来,“春节临近,回国公民增多,坏天气会影响到希斯罗机场的正常运行,造成航班延误、旅客滞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唐立对本报记者说。
目前,中国约有7万公民在英定居,约120家企业在英设有办事机构,各类赴英留学人员超过1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来英旅游、商务、探亲访友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同胞)就超过70万人次。
唐立表示,尽管英国政局稳定、社会综合管理水平高、治安情况总体良好,但雨雪灾害、罢工示威、骚乱盗抢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影响我在英公民和机构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我驻英使馆高度重视领事保护工作,根据刘晓明大使提出的“预防为先、处置有力、加强宣介”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领保工作机制化建设并大力开拓各种资源,不断提高预防性宣传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改善了领保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预防性宣传工作是我驻英使馆领保工作的重点。一方面使馆巧妙集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了包括网站、视频、手机和微博“四位一体”的领事预警发布和咨询网络;另一方面,“领保进校园”、“领保走进中资企业”等系列宣讲活动也陆续展开。
去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使馆拍摄制作的《看伦敦奥运 讲文明安全》奥运领保专题片在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手机视频平台、各大航空公司来英航班及英在华12个签证申请中心播放,可计算观看人次近1000万,对提高旅英同胞的安全风险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3年使馆还将编写《中国公民旅居英国须知》,为旅英中国公民全面系统介绍各项领保知识。
唐立对一件事记忆犹新:去年奥运期间,一对国内新婚夫妇从欧洲大陆临时来英国,由于在国内办理的申根签证次数不够,无法前往瑞士参加早已订好的婚庆活动,心急如焚地向我驻英使馆求助。使馆领事官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到瑞士驻英使馆协助二人申办签证。“瑞士使馆的签证官看我们那么认真和坚持,好奇地问这二位是不是我们谁的亲属,经过我们解释,他们非常钦佩中国使馆领事官员竭诚为公民服务的专业精神,破例当即为二人颁发了签证。”
唐立表示,虽然领保人员有限,但由于领导重视,全馆协助,以及机制的完善和应对有效,我驻英使馆近3年来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约4500起,涉及我公民上万人,较好维护了我在英公民和机构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切实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要求。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