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欢
2013年02月05日09: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位于巴西圣保罗市以南的库巴唐镇曾是人们闻之色变的“死亡之谷”:上世纪60年代,由于化工、能源企业过度涌入,市政发展只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民众生存环境,库巴唐镇污水横流,20%的居民患上呼吸道疾病,癌症发病率极高,甚至导致数十例无脑婴儿的出生。库巴唐成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巴西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用20年时间成功摘掉了库巴唐的污染帽子,成为巴西生态治理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巴西环境治理的一大特点是官民并举。政府通过立法管理等法律手段规范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居民则积极配合,最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世纪上半叶,单纯“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让巴西生态环境遭受重创,热带雨林被大规模砍伐,城市污染极为严重。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巴西借鉴德国经验出台了严厉的《环境基本法》,对大气、水质、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等各领域做了全面详尽的法律规定。例如在水质污染监管方面,《环境基本法》规定从联邦政府管辖的河流取水,必须经过联邦政府严格的审批程序。1988年,巴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环保作为整章内容写入宪法的国家,将环境治理纳入行政、刑事和民事管理范围,并提出“环境权”条款,即“人人都有权享受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多年来,巴西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巴西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推动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发展。
尝到环保甜头的巴西政府和人民,对环保“上了瘾”。巴西环保法规定,全国各中小学校都应开设环保课程,传播“从小做起”的环保理念,让孩子在课堂上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回收分类等知识。同时,巴西各级政府推出一系列互惠政策,真正实现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位于巴西南部的库里蒂巴市就有法律规定,凡在各自庭院或者房屋周围植树植草、进行绿化的家庭,可根据绿化面积和实际绿化率减免房屋土地税;凡是私自毁坏甚至移栽树木植被,则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环境署还通过卫星实时监控,让人不敢有任何侥幸心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