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本报独家披露亚洲第一座跳伞塔 70多年前设计图纸与理念

2013年02月01日06:29    来源:重庆日报

刊登于1941年《中国滑翔》杂志的跳伞塔设计图。 本栏图片均由邓平供图

刊登于1941年《中国滑翔》杂志杨廷宝的文章。

  作为亚洲第一座跳伞塔,位于渝中区两路口的跳伞塔已开始进行原址保护性维修加固。70多年前,这座跳伞塔是如何设计的?1月31日,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向本报独家披露了当年跳伞塔的设计图纸与理念。

  缺参考资料,设计时只能自主摸索

  1941年4月,中国滑翔总会成立后,为促进民众的航空兴趣,增强国防意识,决定在重庆修建跳伞塔。该塔由基泰工程公司的著名土木专家杨廷宝设计,机械装置则由滑翔总会干事丁钊设计,跳伞塔于1942年建成。

  在邓平提供的1941年的《中国滑翔》杂志上,记者看到杨廷宝发表的《中国第一座跳伞塔》与丁钊发表的《陪都跳伞塔》两篇文章,以及部分原始设计图纸,详细记录了两人的设计理念。

  邓平介绍,滑翔总会综合考虑重庆的地理环境、物质条件等决定塔址选在大田湾。然而当时国内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国外可供参考的资料也为数不多,设计时设计师们很伤脑筋。

  “设计之初,首感困难者,确为参考资料之缺乏,极力搜集国外专著及杂志等,所获虽云不祥……”杨廷宝在文章的开篇即表示,“航空术已成为民族争取生存之必备条件,然而因为资料的不详,以及环境物质不同,不得不观察实际情形,加以变更……”

  丁钊也有同样的感触,他在文章中无奈地表示,苏联在数年前即有跳伞塔,但是为民众所用的初级跳伞塔,高度也不过25公尺,降落伞下降时,伞顶仍有一根钢索连着。“美国也有跳伞塔,初级跳伞塔在公园,为民众而设……军用高级跳伞塔约高250公尺……至于详细机构没有表述出来,我国想建立高级跳伞塔,也只有自行设计。”

  伞塔高度让设计师颇费思量

  我国的第一个跳伞塔要设计多高才合适?这让设计师当初费了不少心思。

  丁钊在文章中称,当时50公尺(1公尺等于1米)以下的跳伞塔只能作初级跳伞练习之用,高度在100公尺以上,则可训练高级跳伞,那种感觉“好象从飞机上跳伞下来一样。”

  “太高则恐初学者望而生畏,沮其锐气,故决定采用国外之中级高度。”考虑到初学者的感受,杨廷宝将地平面至塔尖设计为40公尺,至铁臂底为35公尺,至跳台为25公尺。此外,为了在外观上体现跳伞塔的“挺秀而坚强之气概”,他将塔身设计为立体圆锥形。

  记者在丁钊的文章中看到,塔里还设计了螺旋式的阶梯以便上下,而为了减轻跳伞员着陆时的震动,塔下还用细沙铺成了沙土圈。

  同时,为了解决塔内的采光问题,塔的内部被粉刷成能够反光的白色,并于塔身开凿光洞。塔外还故意保持了混凝土本色,以“作防空之保护色。”

  跳伞有三种方法,跳台到地面最多5秒

  为了方便民众跳伞,设计师还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了几种跳伞的方法。

  根据丁钊在《陪都跳伞塔》里的介绍,当时的跳伞一共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跳伞者在地面系在降落伞下,吊至塔顶后,松开操作轮,任跳伞者随张伞环、挂伞绳一起下降,速度可凭借“平衡锤”的重量来调节。

  第二种,跳伞者在地面系在伞下,吊到塔顶或任一高度,自己拉动释放绳,使伞衣脱离张伞环、挂伞绳自行降落。

  第三种,伞在地面挂好后升至塔顶,跳伞者沿螺旋转梯登上跳台,系好伞带后跃出跳台,待伞在空中停止摆动后,拉脱释放器,任降落伞自由下降。

  根据设计,杨廷宝认为,“自跳台乘伞降落,在空气密度正常时,约4至5秒,即可抵达地面。”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