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3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 刘伟平
2013年01月31日09:25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四)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着力加快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以国家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为契机,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纵深发展。继续抓好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坚持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切实在为民富民上见实效。

抓紧实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秦巴山片区、六盘山片区、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指导,抓好方案实施。落实国务院扶贫办与省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项目论证和申报获批及资金争取工作。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以区域连片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和劳务经济发展为主要抓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6%以上,按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

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加快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道路、户用沼气、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建设科技惠民计划示范基地。不断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金融资金扶贫总量,采取贷款贴息、资金互助、滚动使用等有效形式,提高使用效率。积极推进社会帮扶工作,全面落实我省与天津、厦门签订的对口帮扶和深化合作协议,加强与中央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协作,形成推动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抓好中央和省上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市、区)建设。加大民族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首位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甘南州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在兰州新区落地建设。

(五)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加快文化大省建设

围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六大工程”,增强文化创造活力,营造文化发展环境,努力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

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1313”工程,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打造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产业发展等13个板块的文化发展工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的保护,科学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立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农家书屋向自然村、国有农林场、寺院、社区延伸。加快建设和完善省文化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支持艺术创作生产,重点实施“十个一”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强广播影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户户通”工程。实施全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工程。推进金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复合型、非公有型、外向型、高科技型等六个类型的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和印刷、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等五个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节庆会展、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五个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推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做大做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广电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和省演艺集团。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抓好20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办好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和第六届省文博会。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拓宽产业融合发展路子。促进文化与体育、金融、生态、饮食、养生等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转制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推进文化企业和文艺院团股份制改革试点,完成20家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全面小康社会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目标要求,继续实施“十大惠民工程”,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继续为民办实事。按照择急择重、量力而行和普惠制原则,集中力量办好10项26件实事:(1)实施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2)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5%;农村低保标准提高28%;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800元提高到2000元;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发放护理补贴。(3)实施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7714户垦区危房改造;实施2000户游牧民定居工程;新建25800套廉租住房;新建57300套公共租赁住房;实施4.4万套棚户区改造;对10万户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5)建设250个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人均25元提高到30元;实施100个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240元提高到280元。(6)新建10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7)解决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3万户农村沼气用户;建设3000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8)实施6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9)建设100个县乡农贸市场。(10)在500个乡镇(街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在城镇落户就业,劳务输转500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采取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和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等措施,确保增收计划全面落实。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城乡幼儿园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和落实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加快民族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新一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和补助津贴。大力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特色和教学质量,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全免学费政策,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城。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抓好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逐步推进中心城市医院改扩建,缓解“住院难”问题。继续巩固和提高基本医保待遇水平,确保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有序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向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不断提高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群众的水平。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和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深入开展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西北人口信息中心,实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应用。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快甘肃科技馆建设。开工建设甘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在全运会等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加强统计监测,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深入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测绘、社会科学、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管理、慈善和红十字会等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落实监管责任,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深化甘肃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