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涪陵: 新农村 新农房 新生活

2013年01月25日05:19    来源:重庆日报

四合新农村鸟瞰

白涛镇全貌

  核心提示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是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应势之举和当务之急。去年以来,涪陵区加快推进辖区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民居住品质,村镇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危旧房改造居民增收

  1 月15 日,涪陵白涛街道小田溪村三组的老社长周小平起了个大早,像往常一样下楼打扫家门口江西湾广场的卫生。自一年多前江西湾广场建成以来, 年过半百的周小平便在家门口谋到了这份为广场保洁的差事。

  周小平很满意目前的生活状况,这并非仅仅因为每月1000 多元的保洁收入。

  周家人在1998 年因三峡工程蓄水,和数百户乡邻一起迁到现址。转眼1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移民安置房因地质沉降,多已成为危房。

  2012年,白涛街道开始对小田溪村江西湾的农村危旧房实施整体改造。不仅所有危旧房按照统一风貌得到加固、翻新,还填平了聚居点前巨大的沟壑,建起设施配套、功能齐备、占地40 余亩的江西湾广场。周小平原本3 层的小楼经过坡屋顶改造变成了4 层,使用面积得到了增加。全面改造完工后, 便有单位找到周小平,租下了他家楼下两层的门面与住宅作为办公场所。周家因此每月又增收1000 余元。

  和周家一样, 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和江西湾广场带来的人气聚集效应, 让这里的居民闲置多年的门面也派上了用场,房屋价值增加了一倍,真正让居民们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新农房崛起农民获益

  在涪陵, 新农村建设的既得利益者,不仅是白涛街道的农民。在新妙镇十字村,80 余户农民已经在去年年初搬进了当地新建的农民新村。

  首批迁入新村的居民杨健一家三口在新村拥有一套167 平方米的住宅以及一间37 平方米的底楼门面。15万元的购房款通过宅基地复垦完全抵消,杨健只支付了新房的装修成本。搬进新家后, 杨健利用门面开起了小超市。在方便居民的同时,杨健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新房子不仅结构合理建筑质量好,配套设施更是完备。”杨健指着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说。即将落成的村级服务中心不仅有警务室、卫生室、图书室等常规的服务场所, 还设置了一座规模颇大的食堂, 解决村民红白喜事之需。

  据新妙镇规建所所长罗振介绍,2010 年以来,新妙镇依托建设用地复垦、高速公路、地质灾害滑坡等规划农民新村13 个, 集中安置农户975 户,建筑面积107250平方米。在新村建设中新妙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燃气、饮用水、道路等相关部门,为众多农民新村开通了燃气, 打破了制约农民新村建设的瓶颈。目前,十字村农民新村二期工程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 预计60余户农村居民将在春节前后领到新居的钥匙。

  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

  事实上, 无论是白涛的危旧房改造,还是新妙镇的农民新村建设,都潜藏着涪陵在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方面付出的努力。

  去年以来, 涪陵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精神,稳妥推进农民新村建设。按照“六通”、“六有”的标准,共建成30个农民新村,超年度目标任务的50﹪, 全区农民新村累计达65 个。完成巴渝新居建设2600户,超年度目标的30﹪,投入3.9亿元,建设面积达31.2万平方米;全区已累计建成巴渝新居7131户。

  全年投入资金2.2 亿元,改造农村C 级危房2360 户, 改造面积达23.6万平方米,超市级年度目标的18﹪;改造农村D 级危房2045 户, 超年度目标的9.7﹪。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11688户。

  涪陵区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 年,涪陵将继续加大村镇建设资金投入,计划完成建设巴渝新居2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3000 户、农民新村建设20个。

  文/彭光灿刘欣

  【链接】

  建管并重 打造新农村靓丽风景线

  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农民新村已成为涪陵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涪陵坚持重点和相对集中原则,大力推进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积极推广《农房通用图集》和《巴渝新农村民居通用图集》。在建设中注重风貌特色打造,把重点放在沿江、沿路、沿边及重点干线上。通过4年的推广,涪陵的农村民居整体形象和建设形式得到较大转变,风貌特色日趋明显。

  为保障农房建筑质量,涪陵区城乡建委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3个技术指导小组,加强督促检查和现场指导。各乡镇、街道也派出专职质量安全监督员对工程进行巡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宜居的环境不仅需要高标准地建,还需要高质量地管。涪陵不断加大村镇市政管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指导力度,坚持道路清扫、垃圾清运、江面清漂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完善了垃圾清运处理运行机制。重点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推进镇街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建成4个“生态镇”、94个“生态村”。

  【决策者说】

  当前,涪陵区与全国、全市总体情况差不多,正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城镇化质量与速度并重的转型发展阶段,也是城镇化由规模扩张向功能提升转变的发展阶段。我们务必牢牢把握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主动适应城镇化转型发展规律,走涪陵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67平方公里左右,中心镇12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城镇6平方公里左右;全区城镇人口达80万,其中中心城区65万,中心镇10万,特色小城镇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7%,使城镇体系更趋科学、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涪陵区区长 沈晓钟

  【数字农房】

  65

  全区农民新村累计达65个。

  7131

  全区已累计建成巴渝新居7131户。

  11688

  全区已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11688户。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