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延安 万名包扶干部助民富

2013年01月20日02:31    来源:光明日报

  1月5日上午,陕西省安塞县高桥镇刘塔村11名身染重疾的患者,在家属和县包扶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治疗。

  “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免费看病!”村民张塞平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马县长了!”

  张塞平说的“马县长”,是安塞县副县长、该村包扶队队长马志强。

  马志强是陕西省延安市下基层包扶低收入村的万名干部中的一员。自去年3月开始,陕西省延安市的万名干部进村入户,解民忧、除民困、助民富,带头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为民、助民、利民、惠民、富民的“时代工程”。

  万名干部活跃乡间地头

  像张塞平一样,这次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治疗的其他10名患者,无一不是身患重大疾病而无钱医治的特困群众。

  刘塔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2870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然而,这一切随着以马志强为首的包扶干部的到来,得以改变和终结。

  2012年3月,延安市正式启动了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计划全市抽调1366名干部,确定1366个低收入村作为包扶对象,使村民实现“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得到基本保障”。

  “启动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在启动仪式上,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的话掷地有声。

  “这是新时期延安干部携手广大人民群众掀起的又一场‘延安保卫战’。不同的是,这次保卫的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卫的是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庞辉动情地说。

  包扶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干部,在提拔使用时,将获得优先和重用。由于组织和措施得力,宣传到位,原计划千名干部包扶千个低收入村的规模,一下子变成了万名以上,全市实际包扶的低收入村总数已达2240个。

  从根本上挖掉村民的“穷根”

  包扶低收入村,包扶什么?怎么包扶?如何让包扶成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长久之计?

  聂涛生是延安市宝塔区副区长,2012年3月,他开始包扶房子村。房子村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3268元,远低于宝塔区的水平。

  “过去领导干部包村,都是蜻蜓点水,没有真正扑下身子,没能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这次包扶工作开始的时候,群众也并不看好。”聂涛生说。

  面对这一情况,聂涛生二话没说,直接开展工作。经过深入调查,针对该村农业产业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等突出问题,制定了“林果、劳务输出、三产”并举发展的五年发展规划。之后,他协调果业、交通等部门对550亩老苹果园进行了改造,全部栽上了桃树,并改扩建了3.5公里的农业生产道路。通过培训,提升了村民对现有200亩桃树的管理水平,使每亩桃树产值达到了上万元。2012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690元。

  马志强认为,低收入村的核心问题是缺乏主导产业,缺少致富门路。因此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着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从“源头治贫”。

  在马志强的带领下,刘塔村包扶队马不停蹄,千方百计地为村里“跑资金、争项目,打基础、兴产业,调结构、促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协调资金126万多元,先后组织实施了自来水管网改造、生产生活道路维修拓宽、主导产业综合开发等8项富民强村工程。2012年刘塔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381元,同比增长了52%。

  在延安市万名包扶干部中,像马志强和聂涛生这样的包扶典型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近一年来,在各县区、各部门的精心安排部署下,在包扶乡村干群的密切配合下,延安市各级包扶干部结合包扶村实际,多措并举,共实施各类包扶项目3670个,使全市低收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