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地方要闻

变味的“迎来送往”——一种公务礼节掩盖下的不良风气

徐补生
2013年01月17日07:29   来源:山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吴临芳: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贾卫彬:省纪委派驻省审计厅监察室主任

郭来旺: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院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新闻背景

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但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如清风乍起,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刹住用公款走访拜年、“迎来送往”的不正之风呢?1月1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吴临芳、省纪委派驻省审计厅监察室主任贾卫彬和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院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郭来旺。

网络讽喻“接待也是生产力”,一语道破“迎来送往”之风背后的真问题

记者:正常的迎来送往是必要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迎来送往越来越变味,根源在哪里?

吴临芳: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人情社会,不论是一般人相处,还是公务活动,迎来送往本来是交往的礼仪,是维护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必要形式。但现实生活中,迎来送往却成为一种负担,尤其是在公务活动中更是如此。究其根源,是官本位理念的影响,使得礼仪形式变成一种不成文的规制。在一些人看来,迎来送往已不是简单的礼仪,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郭来旺: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现在的问题是,许多“迎来送往”名为行礼节,实为拉关系,是把公共资源变为博得领导欢心,增强个人人脉的一种手段。有些情况是上级“有要求”不陪不行,但更多时候是下级“有想法”非陪不可。而一旦风气形成,就会身不由己,被风气绑架。

贾卫彬:岁尾年首检查多、验收多,自然也就应酬多、接待多。“两节”之中是走访拜年的高峰期,上下级之间、部门单位之间“迎来送往”更加频繁,有人乐此不疲,但也有人是出于无奈。比如新华社发自内蒙古的报道,一天陪洗八次澡的副县长苦不堪言,一晚赶多次场的接待办主任不堪重负等,被网络讽喻为“接待也是生产力”,这恐怕才是“迎来送往”之风背后的真问题。

变味的“迎来送往”浪费行政资源,影响行政效率,也隔膜了党和群众的感情

记者:过度乃至变味的“迎来送往”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吴临芳:迎来送往一旦由礼仪变为一种规制,细化为“接待标准”,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一种奢靡之风、铺张之风。为了营造热烈、热闹、热情的气氛,层层加码,竞相攀比,结果是不堪重负。过度的迎来送往,造成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大大影响了行政效率。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铺张、奢靡之风,影响了党的形象,隔膜了党和群众的感情。

郭来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而诸如此类的“迎来送往”,却是只务虚不务实、只会耍花枪不会实干;更不用说领导干部去考虑怎样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怎样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了。严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不说,还给群众留下领导干部作风漂浮的印象。

贾卫彬:廉不廉,看过节。变味的“迎来送往”就如“季节病”“时令病”,每到节日期间就会不燃自起,有所抬头。有的是为顺利通过考核、检查、验收,有的是为加强联系好办事、密切关系好升迁、答谢客户好发展。有些是为了推进工作,有些则是不折不扣的腐败行为。既伤害了干群关系,也损害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