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

福建福安徐江村 新生的家园有韧劲

人民网记者 费伟伟

2013年01月17日06: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徐江村村口
  丁立凡摄

  村里的阅览室 
  丁立凡摄

  村后是层峦涌翠的黑石岗,村前有水阔浪急的白马河,村里规划井然,街面整洁,绿树夹道。

  也许,它的美和很多乡村比,并不算特别。然而,你能想象得到么,这座美丽的村庄,竟是从一片废墟上重建起来的。

  1996年8月,强台风正面袭击闽东宁德,福建福安市湾坞镇徐江村村口的海堤崩坍,潮水瞬间吞噬了村庄,深的逾3米,浅的也过1米,全村201座房屋198座被毁。

  “就在第二天,当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冒着房屋可能继续坍塌的危险,涉水进村察看灾情,站在废墟上鼓励我们:‘以滴水穿石的韧劲重建更美的家园’。” 现任徐江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细銮回忆。

  徐江村背山面海,人多地少,全村800多人,耕地只有610亩,1996年前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徐江村人最清楚什么是“滴水穿石的韧劲”。

  贫穷的村子不美丽,重建就要发展经济。

  村民陈进龙考察发现,巨峰葡萄销路很好,收入是种粮的四五倍。他出去学会了种葡萄,又把懂行的女婿请来教,给村民们示范。在陈进龙的带动下,如今全村已有七八十户种葡萄。同样地,晚熟龙眼也很快发展起来。

  现在,徐江村已建成600多亩晚熟龙眼、260亩巨峰葡萄的水果基地。收获时节,满村都是甜蜜的水果香。这些甜蜜的香味,也意味着村民的收获。据村民说,一亩葡萄就可收入8000到1万元。

  仅仅富裕不等于美丽,在重生的徐江人看来,新村也不只是新房。

  如果你问,徐江村哪儿美?养猪专业户陈朋顺会说,美在干净整洁。

  “原先我们是远近闻名的‘猪粪村’,猪是在街上放养的,365天,天天臭气熏天。现在街上你再也看不到一头猪,只有我这个专业户养了20多头。”

  生活水平提高固然是重要原因,更关键的,是人们的观念更新了,这个不算大的村子专门聘了两名保洁员。

  如果你问,徐江村哪儿美?村主任陈树光会说,美在郁郁葱葱。

  曾几何时,全村只有3棵樟树、1棵榕树。而重建后,村里绿化面积增加了3000平方米,路旁种了上百棵罗汉树、万年青,村民们还在自家庭院里种了六七百棵各类果树。“村外的风景也更美了。”陈细銮插话说,“这十几年我们年年种树,森林覆盖率超过80%。2011年全省开展大造林活动,其他村领的任务最少都几十亩,我们只需要领十几亩。”

  如果你问,徐江村哪儿美?村民陈堂弟会说,美在乡亲们能在本乡本土享受工作、生活的幸福时光。

  “原先,村里的年轻人小一半跑外面打工,留下的没多少活干,常聚在一起赌博。现在引进了企业,建起了水果基地,外出打工的99%都回来了,村里看不见闲人。我的两个儿子也都回到我身边了,我们家现在都是‘上班人’。”

  然而,这些美,来得并不容易。

  村里的财力并不强,年收入才十几万,但这些年完成了道路硬化、电气改造、绿化等43项、500多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每一项都是村民作主,家家出力,人人关心。每一项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全村人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而重建村子给了村子的建设者们以更大的凝聚力。村容美了,村风好了,很多走了的村民又争相回来,大家更齐心了。

  村口的石牌门楼上,“徐江新村”几个金色大字让冬雨洗得熠熠发亮。徐江村人十几年来“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的,何止只是一座美丽的新村,还有一种崭新的精神。

(责编:吴思瑶(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