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思想苍白 ●语言乏味 ●效力式微

文学批评“病”了

专家认为,改进文学批评需要改文风
2013年01月15日08:49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作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文学批评似乎远离了普通公众的视野。它们或是化身为高头讲章,仅仅作为“学术成果”,流传于学院内部;或是被出版商包装成各式各样的书评或“软文”,充斥报刊网络。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文学批评本身具有的功能——助益于作家,服务于读者,正在逐渐丧失。

文学批评影响力萎缩

“现在好的批评难觅,快评、浅评、乱评、滥评、网评、报评、圈评、商评随处可见,把读者搞晕了,不知道该听‘豆瓣’还是该听‘新浪读书’,该信批评家的还是信‘微博达人’的。”《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对记者这样描述。

当下,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无视、甚至蔑视批评在创作界几乎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作家放言:“我从来不看关于我作品的批评。”甚至傲言,批评家根本不懂文学。而普通读者更是对文学批评敬而远之。

当前文学批评数量上的繁荣难掩其批评效力的式微。青年评论家杨利景说:“近些年来,文学批评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文学批评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每年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出来的文章不计其数;另一方面,文学批评的作用力、影响力却在日益萎缩。”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