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在于“平安”与“法治”
日前,习近平同志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在此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履新不久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也强调要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中国;推进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
中央政法委机关有关人士表示,“平安”与“法治”,将是未来几年政法工作的核心所在。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说,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二者紧密联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平安是诉求、是理想;法治是现实的任务,是行动。
为何要提“平安”?此次会议指出,平安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既是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社会,也是一个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充满安全感幸福感的社会。
而“法治中国”的理念,与十八大的要求一脉相承。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也特别强调,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此次会议指出,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在我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偏离法治轨道,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矛盾。
而法治建设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的全过程”,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要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根本任务。
关于“法治中国”的具体实现路径,会议精神中也有详细论述。
其一,“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其二,“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灵魂”。其抓手就是“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司法权力运行体制等。
其三,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目标。其中,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培训,也要深化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陈泽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