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1月8日,《人民日报》微博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 1月9日,“什么‘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入选。(来源于1月10日,《羊城晚报》)
长期以来,在官场上说官话套话似乎成了了“流行”和“时尚”,不说这样的话,给上级领导的感觉会认为你剑走偏锋,不合时宜。所以,导致你说官话,我就说套话。每年工作总结不说“高度重视”等词汇,一年的工作就不显亮点似的。然后,听听群众的呼声,看看现实的状态,结果是“大跌眼镜”。有的大小会议,大家迫于无奈,表面上听完了你过多的官话、空话或者废话,实际上有的玩手机信息,有的点击手机网页,而有的甚至交头接耳。这样过多的官话、套话,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加深了大家的反感。有专家认为,官话套话是庸官的“遮羞布”,真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有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无所作为,对工作对问题没有真知灼见。又要汇报、发言,只好搬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来撑场面,忽悠上级领导,更忽悠普通群众。
其实,中央早就对文风、会风作了要求: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让“领导重视”、“强力推进”等这些官话、套话少说一些,甚至不说这些,笔者认为,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多说鲜活的话。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浩瀚的汉字词汇里一定有大家感兴趣的话,一定有浓烈鲜活度和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只有活灵活显、精彩纷呈的语言才能激发大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多说掏心窝的话。与群众共鸣的话,才能引起大家的倾听。与群众贴心的话,才能拉近干群的距离;多说管用的话。废话,只能当成群众的“耳边风”,犹如左边进右边出。要让群众感到心服口服,就是多讲一些群众身边发生的人或事,多谈一些群众探索的宝贵经验,要多说些务实管用的话。说些不着边际或高高在上的话,只能让群众退避三舍,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