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2日06:14 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 胡丹 陈青华
本报讯 日前,瑞安奶牛养殖户施昌强在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帮助下,以自己的奶牛作抵押,从杭州银行温州分行拿到了20万元贷款。他说,有了这笔钱就可以升级自己的牛场,以达到“一鸣”的产品要求。
施昌强告诉记者,“一鸣”开出的每公斤4.2元的鲜奶收购价是乳品行业中最高的。但这4.2元的价格却是分成两部分的,一是乳品行业通行的3.7元基础收购价,另外0.5元的超额部分能否拿到则取决于牛场能否达到“一鸣”的硬指标。“这些指标非常细,比如有没有用专用的饲料、奶牛的饮用水是否为自来水或者井水等都是考核内容。”
“我们设立这样的收购模式,是希望通过价格杠杆培养奶牛养殖户以‘牛’为本的饲养理念。”一鸣总经理朱立科说,以“牛”为本的养殖理念是建设优质奶源的关键,有了优质奶源,“一鸣”就有了打拼市场的底气。从2002年开出第一家奶吧至今,10年的时间,“一鸣”的销售规模年均增长率高达35%。2012年,“一鸣”销售收入7.4亿元。
在“一鸣”位于泰顺的生态农业公司,记者对以“牛”为本的理念有了初步了解。这个占地100亩的牛场内,近800头来自澳大利亚的纯种奶牛享受着舒适惬意的生活:奶牛们不但拥有自己的卧床、专属运动场,还配有机械手为其挠痒、梳毛,智能化挤奶机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人工挤奶造成的奶牛乳房感染。每头牛每天68元标准的饲料,由美国进口的苜蓿草、澳洲进口的燕麦草以及优质玉米精心调配而成。
养好牛才能产好奶,但这还不够。在“一鸣”平阳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从原奶收奶、无菌灌装、无菌处理到包装、出库等各加工环节,都在封闭环境下完成。眼下,“一鸣”正对生产基地进行全面升级,两条投资1.2亿元从瑞典利来公司引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即将启用。
统一化、规范化的连锁经营为“一鸣”产品到达消费者餐桌开出了“直通车”。眼下,遍布全省的“一鸣”真鲜奶吧数量已达到520家。
(来源:浙江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