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田豆豆
2013年01月09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节将至,被称为“人类大迁徙”的春运又将开始。孙承强曾是春运大军中的一员,在广东打工6年间,一年就过年时回湖北老家一次,是典型的“候鸟式农民工”。现在,孙承强不再为春运时“一票难求”而烦恼,他笑着说:“我和哥哥都是中山总公司的老工人,后来我俩都申请调回孝昌分公司,回家后结了婚、生了娃,每天都能回家看看爸妈,一家人天天团圆。”
孙承强现在工作的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山市大洋电机有限公司投资的分公司,也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的“回归工程”之一。从2006年建厂至今,该公司已经吸收了2000多名本地人就业,其中许多是孙承强这样的“回归工人”。
随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东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在湖北这样的农民工过千万的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就业趋向悄然转向,已有近半数农民工选择了省内就业或创业。孝昌县地处大别山区,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农村劳动力30多万人,每年有20万人需要转移就业。5年前,近七成前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打工,省内就业的只有三成左右。而现在,四成以上农民工选择省内就业,在本县“家门口就业”的比例从13%上升到了18%。
1月5日,在卓雷服饰有限公司机器轰鸣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匹匹白纱经过机器飞针走绣变成了图案精美的婚纱、晚礼服原料。“这还是半成品,机器绣完了还要交给绣娘手工珠绣,在有些地方绣上珠子。”公司经理李晶介绍,这些绣娘不必在车间上班,只要把原料拿回家,绣完了拿成品按件计酬。“在家给我们做珠绣的有1000多名农村妇女,大多数是在家‘留守’照顾孩子的。这种时间自由的工作很适合她们,一年能挣6000到1万元。”
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卓雷服饰有限公司都是孝昌人在外地创办的企业,回家乡建分厂。还有不少白手起家的“打工者”,在外地积累了一定财富回家乡创业。孝昌家安居建材时尚广场经理张洪武,1993年初中毕业就去武汉、北京等地打拼。2008年,他回乡创办了孝昌县第一个从建材到装修一条龙服务的中高档建材广场。现在,建材广场有5000多平方米的面积,招租了许多建材品牌的铺位,在这里创业的有30多人,吸纳就业200多人。
新兴的“生态农庄”、生态旅游等一、三产业也给孝昌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国家4A级风景区观音湖风景区,清澈见底的金盆水库旁,有个占地75亩的金盆农庄。这里日常就雇了30多名下岗工人和附近农民就业。农庄租来的75亩地,有果园、茶园,还散养着鸡鸭,请附近的农民种植和养殖,一年用到的“零工”达上百人次。
从务农到务工,从农村到城镇居住,孝昌农民是城镇化进程的受惠者、参与者。10年前,孙承强在外打工期间,他们家的农田就已被征用。他们在镇上建了三套四层小楼,父母、兄弟俩各一套,也从农民变成了社区居民。“我的孩子两岁半了,过完年就准备在镇上给他选一家好点的幼儿园。”孙承强说。
相关专题 |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