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8日07:04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贸易中心建设数据对比
来源:市商务委 制图:朱伟
本报记者 杨群
昨天,泰坦尼克号100周年纪念展在世博园区的原希腊馆向公众开放,百年前沉入海底的珍品,沪上真容再现。
欣赏米勒名作《拾穗者》,不必买机票飞巴黎。中华艺术宫正在举办的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上,《拾穗者》与艺术爱好者“咫尺相见”。
“上海的参观者是幸运的,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各种世界艺术瑰宝。”负责通关监管的浦东海关关税业务处展览品监管科科长马国庆告诉记者,2012年,仅浦东地区举办的文化类国际高端展会(不包括常年展)就有8个,而查阅5年前的记录,这个数字还是零。
马国庆说,这几年上海新的展览场馆成批出现,加上世博会在办展理念和经验上的积累,上海展览业真的迎来了春天。
除了高端的文化艺术展,上海举办的时尚消费类展览也不胜枚举,梵克雅宝艺术展、奢侈品展、国际游艇展、时尚服饰展……不少国际性展览上,世界商品被观众一眼相中,办结相关海关手续就可留购。与此同时,工博会、华交会、国际橡塑工业展等传统大型国际展会规模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上海会展业核心展群,单个展会面积均达5万平方米以上,透过展会内外达成海量交易。
上海海关行邮监管处展览品科科长胡珏介绍,2012年,国际展览面积逾130万平方米,进境展览品货值已超过30亿美元。
国际展会背后,是一条通贸之路。寰球珍品来得勤,很重要一个原因通关更便利了。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上海海关行邮监管处展览品科副科长杨帆介绍,为支持上海会展业发展,海关创新监管模式:提前介入、对接沟通、设计个性化监管方案、专设服务窗口,根据一些珍贵展品的特殊性,海关还实施空港直接验放、上门查验,“例如,法国名画从巴黎展馆的墙上取下装箱后,直至在中华艺术宫挂上墙,中间全过程不开箱,关员到墙边查验。”这种远渡重洋的“墙到墙”,让价值连城展品的所有者大为放心。海关还与几个重要展馆签订合作备忘录,在守法便利的基础上,给予企业办展免予担保金的优惠,大大降低主办方流动资金压力。
“便利”是通贸的灵魂,从世界珍品踊跃来沪,到商品贸易云集,世界抵上海、上海通四海的这道门,更通畅了。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