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8日05:18 来源:重庆日报
1月7日,在黄牛蹄水库,天脊集团工作人员在外围清淤。
本版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1月7日,山西天脊化工“12·31”苯胺泄漏事故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后,由于政府始终未正面回答记者提问,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高山遭到记者“围堵”。
1月7日,在黄牛蹄水库附近,天脊集团工作人员使用消防车拉走抽取出来的苯胺。
1月7日河北邯郸,工作人员凿冰采集岳城水库水样。
新华社记者
高风 叶健 梁赛玉
山西长治“12·31”苯胺泄漏事故发生5日后才上报引起公众强烈质疑。7日,长治市市长张保及肇事方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党委书记王俊彦初步解释了“未及时上报”的原因:一是事故发生时企业上报给长治市环保局的苯胺泄露量仅为1至1.5吨,长治市政府接报后认为数量小可由企业和环保局自行处置;二是长治市有关方面、天脊集团在5天里“专心治污”,直到5日11时天脊集团向长治市环保局报告苯胺泄漏高达8.68吨后,长治市政府才在17时书面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立即报告国务院,并向下游的河北、河南省通报。
截至记者发稿时,围绕着“12·31”仍有三个疑点悬而未解。
污染物为何能直排河流?
记者在苯胺泄漏事发地——山西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方元公司苯胺罐区看到,苯胺罐区是一个由一道两米左右高的围墙围起来的封闭区域,进出需要经由一座类似天桥的铁架,以翻越围墙。
然而,这座原本应该封闭的区域,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漏洞:苯胺罐区有一根管道分别与雨水处理池和事故池相连,下雨天,通往雨水处理池的阀门打开,罐区的雨水经由地形引导流入管道进入雨水处理池后排入浊漳河;不下雨时,这道阀门是关闭的,一旦发生苯胺泄漏,苯胺将会通过管道进入事故池。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12月31日7点40分以前,通往雨水处理池的管道阀门竟是松开的!这直接导致当日38.68吨苯胺经过排水系统直排浊漳河,尽管天脊集团拦截下了30吨苯胺,还是有8.68吨的苯胺排入河道,造成下游河流水体污染。
山西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在管道阀门现场指出,企业做了很多排查隐患的工作,但是真正的隐患却在这儿,没有排查出来。
那么,雨水处理池的管道阀门是容易发生意外的最薄弱环节,为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看似最终成为苯胺罐区“阿喀琉斯之踵”的安全盲点,是否恰恰暴露了一些化工企业偷偷排污的隐情?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最终调查结论。
迟报之外企业是否还有“谎报”?
尽管仍未明确承认是“迟报”,但7日上午,长治市市长张保承认“未及时向省政府上报有关信息”并作出道歉。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此次“苯胺泄漏”信息报送路线图是这样的:12月31日7时40分,天脊方面发现苯胺泄漏,这意味着泄漏发生在7时40分以前;12月31日18时,长治市环保局接到天脊集团报告泄露苯胺1至1.5吨,报送市政府后的结论是自行处理;1月5日上午,山西省环保厅接到国家环保部的通报,环保厅随即通知长治方面;1月5日11时,天脊集团向长治市环保局报告苯胺泄漏达8.68吨;1月5日17时,长治市最终书面向省政府报告,省里随即报告给国务院。
而根据山西省2011年制定的《山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山西省政府应当在当天就接到报告并上报。
“12·31”事故迟报不仅体现在纵向上,还表现在横向上:5日下午,长治市才向河北、河南方面通报有关情况。
除了迟报,企业是否存在“谎报”同样存有疑点。记者了解到,天脊集团在苯胺泄漏后一直向有关部门报告称,苯胺泄漏量仅为1-1.5吨,根据市长张保的说法,此数量等级污染“自行处理即可”,导致地方政府未能及时向上报。
而5日上午,天脊集团突然向有关部门报告称苯胺泄漏量为8.68吨。那么,前4日企业一直报告1至1.5吨是计算错误还是谎报?有关方面对此一直没有给出具体说法。
挥发酚从何而来?是否还存在其他污染源?
此次“12·31”环境突发事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山西方面是苯胺泄漏,但是造成河北方面停水的主要污染物却是挥发酚。
河北方面数据显示,5日,在浊漳河河北入境处,挥发酚浓度高达0.644毫克/升,超过国家地表水单位标准127.8倍。邯郸市政府5日发布公告称,邯郸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但当时山西方面并未明确指出是苯胺。
山西苯胺泄漏,河北却是挥发酚超标,有关专家认为,苯胺不在特定条件是无法生成挥发酚的。那么,挥发酚从何而来?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污染源?
山西省政府6日召开会议,要求从浊漳河晋冀交界处往回倒查其他污染源。目前,调查结果尚未公布。
此外,山西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大山7日凌晨说,国家有关部门已现场对岳城水库进行全面采样和检测尚未发现苯胺类有机物污染。但河南省安阳市方面的监测结果却显示,安阳市境内岳城水库、红旗渠等部分水体有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
同样是针对岳城水库的检测,为何会有不同的结论?对此,事故处置工作组尚未作出解释回答。
(据新华社太原1月7日专电)
长治污染祸殃邻省 河北邯郸全城抢水
据新华社石家庄1月7日专电 (记者 朱峰 范世辉)1月5日到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水污染突袭河北邯郸,一场毫无征兆的大面积停水让邯郸市民措手不及。这一影响巨大的事件是如何发生的,给当地带来怎样的损失,究竟又该如何收场?记者赴邯郸进行了调查。
突发停水:邯郸市民很“受伤”
5日下午6点多,家住邯郸市区的程先生回到家后发现停水了,不过他并没有在意,出门和家人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中途突然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让他们快去超市买矿泉水,越多越好。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还没什么感觉,但一到超市,看到到处都是买水的人。我到的时候,普通矿泉水已经卖没了,只好买了10多块钱的高档矿泉水。”
记者调查发现,5日下午5点左右,邯郸市部分小区停止了自来水供应,随后停水面积不断蔓延,而此前政府部门并没有发布预警,而按照惯例,此前邯郸市针对停水都会提前发通知。
突发大面积停水致使邯郸市民情绪受到影响,一些未经证实的传言迅速通过口耳相传以及网络等新媒体渠道传播,“我们的水到底怎么了?”这个巨大的问号开始萦绕在市民中间。
邯郸市政府5日晚上9点多发布公报称,5日下午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是此次停水的原因。目前,邯郸市饮用水水质合格,但是为了预防使用受到污染的水源,市政府决定停止从水源地之一的岳城水库供水,改为全部由另一水源地羊角铺地下水源地供水,水质安全,请广大居民放心使用。
到6日中午,邯郸市主城区85%以上的居民已恢复正常供水。对部分区域和楼房高层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全市已出动送水车送水300余吨,从市外紧急调度6.6万件矿泉水,供应市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邯郸不满:山西迟报污染“祸殃邻省”
据邯郸市环保局5日提供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从山西流入的浊漳河在邯郸入境处挥发酚浓度为0.644毫克每升,超过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127.8倍,岳城水库入口观台水站挥发酚浓度为0.008毫克每升,超过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0.6倍。
邯郸市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邯郸市官方1月4日下午接到水利部漳河上游管理局通报说,漳河上游山西境内出现大量死鱼,邯郸方面立即进行了排查,于当晚发现山西河北交界处河道有死鱼现象,显示可能出现污染。邯郸市连夜迅速对邯郸境内漳河沿线以及邯郸水源地岳城水库等进行排查监测,5日初步确定河里有挥发酚等污染物。但山西长治方面直到1月5日下午才正式通报邯郸市,称2012年12月31日一家企业发生苯胺泄漏,对邯郸水源地上游造成了污染。
记者在邯郸当地采访时,许多市民对山西方面迟报信息也表示不满。一位姓苗的市民告诉记者,如果山西方面早点告诉邯郸,也不至于现在闹得邯郸人不得安宁。
“除了直接的停水损失,还有更多水产养殖业的损失目前很难估量,我们养鱼用的水都来自漳河,目前虽没有显示异常迹象,但万一将来死鱼了算谁的责任?而且估计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没下家敢买这一区域的鱼。”岳城水库附近一位渔民说。
事故处理大事录
天脊集团党委书记王俊彦称,2012年12月31日7时40分发现苯胺泄漏,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将含苯胺的废水引流至干涸库区,在库区设立警示牌,并在漳河出山西境王家庄出口断面两侧设应急监测。
1月1日
新增实会断面、红旗渠、青年洞三个监测点,在浊漳河流经的潞城市、平顺县设置警示牌,告知周边村民禁止引用河水和食用河里鱼虾等。在入漳口上游增加两道活性炭拦截坝。
1月2日
在水库出口开挖一条800多米的新渠为达标水排放做准备。对入漳口断面王家庄水网喷洒石灰乳。3日,对入漳口下游河道含苯胺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1月4日
在王家庄处投放石灰石100吨、焦炭100吨,并在河口桥上游筑焦炭坝,入漳口上游沿河道分段铺焦炭、活性炭。当日监测数据显示,王家庄断面苯胺含量达到了最高点,高于国家标准720倍。
1月5日11时
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向市环保局报告苯胺事故泄漏约8.68吨,长治市政府在17时书面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立即通报国务院,并向下游的河北、河南省通报。
(据新华社山西潞城1月7日专电)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