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8日05:17 来源:重庆日报
救助站宿舍区,管理员陈培玖为黄金明盖好棉被,叮嘱他好好休息。
菜园坝长途汽车站旁地下通道,谭成林(右)去买酒回来和黄金明一起聊天喝酒。
菜园坝长途汽车站旁地下通道,一位自称李兵的流浪人员手里拿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乘坐859或168路公交车到江北蚂蝗梁找重庆救助站救助”。
菜园坝长途汽车站旁地下通道,四个流浪汉上车后,谭成林来到车边,跟他们一一握手,嘴里直说:“兄弟们保重,兄弟们走好。”
救助站宿舍区,何玉平和李兵正在洗澡。何玉平说,已经好几个月没洗澡了。
文图\记者 梅垠
1
和流浪汉作朋友
1月6日晚19点30分 室外温度:4℃
正是下班时间,菜园坝长途汽车站地下通道内行人步履匆匆。5个流浪汉各据一方,旁若无人。其中一个戴着黑色毛线帽子的中年男子正在收拾他的“家当”——一本没有封面的杂志。在后来的攀谈中,他告诉记者,晚上睡觉前要看看书才能睡着。
我上前正欲拍照,他用手挡住我的镜头说:“不能拍,我们可是有肖像权的。”我一听笑了,见我笑,他又说:“你想拍也可以,怕还是要拿点酒钱给我们哟。”我从兜里掏出10元钱,他接过钱走了。
2
助流浪者找“家”
19点40分 室外温度:4℃
戴黑帽子的中年男子回来了,手里拎着瓶江津老白干,他拿了一张装棉絮的包装袋招呼我坐下,又从地上随手捡起一个塑料杯,倒上酒往我面前一送,说:“你也喝两口。”我摆摆手说不会,他便把杯子递给了半躺在他身边的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
中年男子告诉记者说,他叫谭成林,55岁,北碚水土镇人,现在白天在主城区当棒棒下力找钱,晚上就住在这个地下通道。他说,不回家是因为不愿意拖累自己的孩子,他有一个女儿,今年已经27岁了。
花白胡子的老头叫黄金明,68岁,江津双福镇人,之前住在镇里的敬老院。
听到我在给救助站打电话,一个年轻人凑了过来,操着一口普通话:“我去找过‘110’的,他们给一张纸条让我去找救助站。”
这个自称李兵的人把手伸进怀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张小纸条给我看,上面写着:“乘坐859或168路公交车到江北蚂蝗梁找重庆救助站救助”。李兵又说,“我拿着条子找到救助站后,他们说我没有身份证,只能让警察送我来才能救助我。”
3
救助站的车来了
20点30分 室外温度:3℃
李兵正说着,一个叫何玉平的和一个叫周世望的也跟着凑了过来,表示愿意去救助站。谭成林开始帮着腿脚不方便的黄金明收拾东西。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很快到了,四人随后上了救助专用车,车是由四排座位改装的面包车,前两排坐工作人员,后两排被铁栏杆隔断,坐救助对象。踏上后排座,一股消毒水的味道扑鼻而来。
四个人上车后,谭成林来到车边跟他们一一握手:“兄弟们保重,兄弟们走好。”——他不愿意去救助站。
4
有“家”的感觉真好
20点54分 重庆救助站 室内温度:17℃
来到救助站做了视频和指纹采集,并登记录入身份信息后,管理人员陈培玖把四人接到宿舍,他找来一辆轮椅,推着黄金明来到宿舍区,把腿脚不方便的黄金明安排在宿舍区一楼。
安顿好黄金明,陈培玖又安排何玉平和李兵去洗澡,洗完澡穿上新衣服的何玉平直说:“安逸!舒服!”。他说,他至少有好几个月没洗澡了。随后,救助站的医生也来了,给眼睛不舒服的何玉平开了一瓶眼药水,给李兵拿了一些感冒药。
对于他们未来的去向,陈培玖说,核实他们的身份后会联系当地政府,送他们回家。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