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教育质量 焕发教育的幸福光彩

2013年01月07日04:49    来源:重庆日报

  在不久前公布的北京大学2013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计划中,重庆新入选4所学校,其中一所便是位于南岸区黄桷垭的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至此,包括重庆第十一中学在内,南岸区已有2所学校获得北京大学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占到了总数的五分之一!

  在重庆市众多的教育强区中,南岸区为何会脱颖而出?南岸区的学校为何会得到北京大学的认可?

  教育要发展,关键看质量。近年来,南岸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尽可能地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向课堂要质量、向特色要质量、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南岸区在教育质量建设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南岸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推动‘幸福南岸’的建设。”南岸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南岸教育,已在质量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焕发出最具活力的幸福光彩。

  树立正确质量观 迈好质量建设第一步

  “小小一个黄桷垭,女儿就可以在这里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读到大学,并且都是全市的好学校。”家住黄桷垭崇文路的刘女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像黄桷垭这样的小镇,能包含优质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重庆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认可仅仅是南岸教育质量建设成果的一个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居住向南、旅游向南、教育向南,正奏着一路凯歌向前疾奔。在这之中,南岸提出的“书香南岸,幸福教育”俨然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要使“南岸教育”这张名片更为闪亮,“质量建设”是其中的关键。怎样才能让教育呈现更优质的质量?对此,南岸做了很多思考。

  “教育要取得质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南岸区教委认为,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成绩,更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正确的质量观还应该是开放、多元的,它面向每一位学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它还有着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作为支撑。

  在南岸,正确的教育观引领、指导着教育与时俱进。要适应复杂的社会大背景,只有用一种开放的姿态,才能让教育有生命力、有创造力,才能为整个教育系统提供前进的机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对待人才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人才的成长和他所发挥的作用。在南岸,不仅把每位教师、教育工作者看做人才,每位学生也是潜在的人才。一直以来,南岸都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学上,南岸提出,改变教师传统意义上对知识灌输式的讲授,从而使教师教给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追求。

  正确的学习观对教育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南岸在此引导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教学主体变成了主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接受,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课堂变得更加轻松、高效,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稳中求进推行课改

  引领质量建设步入深水区

  南岸所追求的教育质量,在正确质量观的引导下,正朝着“稳中求进”大步迈进。

  所谓稳中求进,即在保证结果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进行课程改革。早在2003年,南岸区中小学就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重知识轻技能逐步到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

  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六年课程改革现场展示暨研讨会”在南岸召开。南岸抓住机会,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六年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深化新课改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0年,南岸区在东港学校、玛瑙学校、长江初级中学3所单办初中开展了课改实验,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课改既整体推进,又各具特色。区教师进修学院还特地为每所学校派出一名视导员,帮助学校研究课改方案,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并规定每月至少到校4次,对学校课改进行视导。

  在去年的“南岸区初中课改试点教学开放月活动”中,东港学校作为试点校之一,迎来了包括南开中学、巴蜀中学在内的各类学校教师代表观摩课堂。深入东港学校的课改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热烈而有序,轻松而活泼,有预设更有生成,有学生的提问也有教师的追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交流反馈学习成果,提出疑难困惑,教师再以“学”定“教”,最终实现当堂达标,整个课堂已成为一个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互动生成的过程。

  去年9月,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胡新懿在随堂听了一节东港学校的课后,称赞道:“在这样偏远的农村学校,竟然能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改,令人非常震惊。”

  在第一批3所实验学校课改取得成功后,南岸区教委又精心打造了二外、39中、弹子石中学和珊瑚中学4所学校,使其结合自身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谷生华旁听了二外的“双先双育双板双导”课堂后认为,和传统课堂相比,二外的课堂更能让学生参与有热度、自主有程度、合作有效度、探究有深度、学习目标有达成度,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卓越课堂”应该突显的转变。

  如今,聚焦课堂,深化改革,追求“卓越”已成为“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为突破,南岸教育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

  打造质量建设的特色路径

  “我对不起孩子!都是我们当家长的错,孩子他爸脾气暴躁,跑出租累了就拿孩子出气,我长期下岗在家,没事就约邻居打麻将,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是我们对不起孩子啊。”

  当看到南岸区茶园新城中学初二学生石中雪在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重庆启动仪式上表演的情景剧,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人流下了眼泪。在随后模拟法庭的表演中,同学们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表达更是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增加了法律素养,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提升了整体素质。”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参加这样的活动,既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学校“以德化人,以美育人,健康成长”特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怎样把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建设加以融合?南岸对此有着深刻认识,而茶园新城中学只是南岸在推行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还能看到无处不在的“风景”。

  打造特色学校是促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保障特色学校的健康发展,南岸区确立了“135”特色化发展工程。通过颁发《关于丰富学校文化打造特色学校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一个文化共性、创设三级平台、创建五个路径”总体规划特色学校的目标,着力推进优质均衡教育与特色发展。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南岸区各校充分挖掘自身传统、优势与特点,形成了自身基础和广泛认同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追求,有的传承学校历史脉络,在实践中继承与发扬,形成学校文化特色;有的通过地域特点和文化资源,提炼特色项目,丰润学校特色;有的借助专家指导,打造特色品牌,培养学生成长,展现学校风貌。

  始建于1903年的南坪实验小学站在文化的高度理解责任教育,教会学生不找借口,积极选择,坚持并力求创造性地完成分内之事。

  江南小学的国际象棋文化“走好每一步”,结合语文、英语、美术、体育等课程,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多元开发,思维得到训练,对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珊瑚实验小学的科技教育“亲亲课堂”,进修学院附小的“鼓文化”以及天台岗和大兴场小学的艺术教育,广益中学的“校友校本课程”,辅仁中学的科技、足球特色,迎龙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幸福教育六个一百”培养模式等,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极具影响力。

  “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既让孩子成人,也让孩子成才。”南岸区教委一位负责人说,“成人”是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品德,而“成才”则是通过能力的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教育要取得质量的根本途径。

  全面构建三级教研网络

  ——提升质量建设的内生动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南岸正通过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和三级教研网络的构建,使教研在教育质量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最近的重庆市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的教研成果《构建小学科技教育特色的实施策略研究》和广益中学的教研成果《依托校本研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同时获得一等奖,是此次评选获一等奖数量最多的区县之一。

  以教研课题为依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南岸走在了全市前列。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南岸不仅做到了规范管理,更推动了成果的物化,包括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课题研究解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育随笔、教育教学案例、活动成品(如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活动声像资料、著作等。

  对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南岸通过经验介绍,在《南岸教育》上择优刊登,参加区、市级各类表彰,推荐到市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深化研究等各种方式,分享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运用范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南岸组建成立了全区中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颁发了《南岸区中小学学科中心组工作规程》,构建起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模式,加强了课程体系研究,以此促进学科发展。

  学科中心组在组织学科教学研究中采用了说课、上课、评课的“三课”竞赛,教案评选,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学科专业基本功竞赛等一系列形式开展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以片区教研为例,由片区学校校长轮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活动中各校教师根据当期主题相互交流、学习。“片区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延伸,促进了校与校之间的开放、交流,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疑点,为区域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南岸区中小学共有教研片区10个,正积极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作为三级教研网络的中心,片区教研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三级教研网络的构建也使南岸的教育科研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文/余丽柃 张珺

  创新思维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而言,教育最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如何才能对教育质量进行正确评价?在南岸,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也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南岸的基础教育中,从来没有唯成绩“独大”的现象。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边远的农村学校,秉着因校制宜的原则,树立全面、可持续的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多元而个性。

  以小学为例,在珊瑚小学、天台岗小学、南坪实验小学等城区学校以及进修学院附小、大兴场小学等农村学校,都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手册》中,仅评价一项就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还有校长寄语;同时还包括学生参与活动、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本学期或学年的精彩回放。

  “各个学校《手册》的设定主要作用都是见证学生的成长足迹,记录学生在校的精彩瞬间。”南岸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制作了学生成长袋,记录了包括学生的优秀作品、图片、照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精彩瞬间。

  评价手册当然少不了评价。怎样的评价才算合理?在南岸,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了学业、综合、操行(德育)等维度,即除了学业,还要考虑到学生在校表现,如参加活动、行为规范、德育品行等方面,每个维度均占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岸各学校,学生《手册》中的评价结果与学生学籍卡中的结果完全一致。“对各个维度评价的标准我们参照的是诸如《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班规等内容,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南岸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