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4日04:58 来源:重庆日报
网友将函数拟人化。
本报讯 (记者 夏婧)继“甄嬛体”、“玛雅体”等网络现象后,网友又有了新玩法。去年年末,网友“Rabbit儿爷”在微博中发了一个《西游记》倒写的小段子,该微博在短短几天时间,就拥有2万余次的转发量和4800多条评论,随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均被倒写,并得名“倒写体”。 与此同时,又有网友将三角函数拟人化,在三角形中画出一张纠结的脸,嘴里含着一棵树,称其为“含树”,此后,“分段含树”、“虚含树”、“反含树”等纷纷出现,很多被数学“欺负”过的网友大呼过瘾……
“一个是和语文有关的名著,一个是和数学有关的函数。娃儿经常上网,这些网络体会不会对他产生影响?”昨日,家住九龙坡区的刘开敏告诉记者,读高二的儿子已在微博上发表了好几篇改写名著的“倒写体”,现在又开始在函数上画树子了。
故事倒着写,函数含着树
“如来派师徒四人去东边传教,路遇各种磨难,逐渐发觉众妖均有后台,遂沙僧钻进流沙河,八戒躲进高老庄,只剩悟空护送唐僧。天庭如来商议,保唐僧平安为条件,解决掉悟空,然后悟空被压五指山下,唐僧在长安传教至寿终正寝。”这是记者在“始作俑者”“Rabbit儿爷”的微博中看到的西游记“倒写体”。
在其微博留言中,不少网友发散思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也被“倒写”。在一篇《红楼梦》“倒写体”中,网友就称,贾宝玉本是和尚,后来还俗贾府,在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后,化成一颗石头。很多网友看到新结局后直呼“重口味”,也有网友则称“结局寓意深长”。
而在微博“含树”的热门话题中,记者看到网友在三角形里画出一张张纠结的脸,嘴里含着一棵绿树,虚函数的脸为虚线,复合函数、奇函数等20多个函数都被一一拟人。
“以前数学不好,终于报仇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数学了。”网友们纷纷转发留言。
“倒写体”打破了传统思考
名著被倒写,函数被拟人化,让担心孩子学习的家长越来越多。然而,不少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却大有不同。
“网络是学生在课堂之外很重要的学习场所,老师也应该多看看网络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凤鸣山中学语文教师张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流行的“倒写体”看似无厘头,但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打破传统的多角度思考。
“其实‘倒写体’并不是谁都能玩的,因为是故事倒叙,讲述者就必须在阅读过这本书,并对各个环节较为熟悉下才能操作,同时还要有趣,从年龄上来说,至少初中以上的孩子才能玩得转吧。”张婷告诉记者,其实,老师也很乐意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网络事件。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早就听闻,并研究了一番“倒写体”,“挺有意思的,不只是一种娱乐。”蔡敏认为,“倒写体”体现了一种阅读的新路径,且必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
“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倒写。要产生新的主题和思想,才有意思。”蔡敏说,一些故事反过来说,反而会带来不同的视野和情绪,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至于“含树”,他更是表示不用介意,“学生们都知道,一棵树并非函数的本质,只是一种拟人化,一种游戏而已。”
巴蜀中学课改主任张学忠认为,“倒写体”和“含树”不会流行太久,“学生玩玩也无妨,但不要带进课堂。”他告诉记者,“课外,老师也会跟学生开玩笑说‘有木有’这样的网络语,但一写进作文,就会被扣分。”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