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05:51 来源:重庆日报
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现场。 (南川组织部供图)
本报记者 陈波
在中国农村“乡政村治”的格局下,如何发挥好村级干部的作用?
以村干部资格考试为试点,南川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正在尝试新的方式,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60岁村干部上考场
12月5日下午两点,60岁的王远林坐到了考场上。摊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南川区2012年度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试卷》。
动笔做题之前,他闭上双眼,再次稳定了一下心神。作为南川区水江镇青龙村村委会主任,王远林此番应考,更多是为了“尊严”而战。
王远林1952年出生,断续读书至小学毕业后参军,1977年退伍后即担任村干部,除妇女主任之外所有岗位他都干过,1991年他被选为村支书后,就一直在村支书和村主任岗位上轮着干。
笃信农村工作就是苦干加实干的王远林,一个月前拿到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通知和一本复习资料小册子时,脚步有些沉重。
他只有小学文化,且丢了书本近50年,面对考试他难拾自信。不过按规定,54岁以上的村干部可以不参加这次考试。
但抽了大半宿烟后,他猛摔烟屁股:“我要考!”言及这个决定,他只蹦出一句话:“在我身上就没打过败仗!”
考试时间本为120分钟,但仅80分钟后,王远林就步履轻快地走出了考场。
“我可是全做完了的,没交白卷!”王远林挺着胸膛迎上了监考老师的目光,他很清楚自己是水江镇考场94名参考者中年龄最大的。
“真考农村的实际工作,那还能难得了我?!”王远林一出考场就点着烟,一一列举自己的考试题,全是老人社保政策、沼气池补贴金额等极为具体的农村工作。
资格考试功夫在“试”外
王远林感觉考得“不过瘾”,而南川区同一天参加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的1219名在职村干部和后备干部,也经历了一次由震动到忧愁再到紧张,最后是释然,甚至带点兴奋的心路历程。
最初听闻要进行村干部任职资格考试,所有村级干部都倍感震动。村干部并非公务员,他们也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干部”,但此次考试中“任职资格”四个字,让他们压力倍增。
这种压力还来自于该区在职村干部的组成结构。
记者调查发现,南川区现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副主任(计生助理员)、文书等“四职干部”共880名,文化程度最低的仅有小学文化,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的仅有12人。
此外,这些在职村干部中,46岁以上的有534人,50岁以上的有246人,30岁以下的仅23人,年龄结构偏大。
高龄低学历现状,使得村干部们对此次考试产生了普遍的焦虑和紧张感。在他们的理解中,所谓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就是“考过了上岗,考不过下岗”。
乡土社会中特有的人情关和面子观,使得村干部们可以坦然主动辞职,也不愿被动“取消资格下岗”。他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劲头,积极复习备考。
最终开卷考试的形式和极其贴近农村工作实践的考试内容,几乎让所有的村干部们长舒一口气。记者所走访的村干部们,都认为这样的考试“有意思”、“不枯燥”。
“这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变化!这叫功夫在‘试’外!”南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善元表示,对基层村干部的考试,绝不是为了考倒他们,而是引导其注重掌握实践知识,从而带动其勤学习、勤思考的工作作风。
新农村需要新式村干部
事实上,自198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实施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就逐步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格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在村里。因为,一切任务的完成最终还得靠各个村实现。
2011年底,南川区委组织部决定要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并提出了实施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的初步设想。
随后,南川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调研摸底工作,并于今年4月确定了通过培训、考试的方式,提升村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和办事能力的方案。
“试题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实际工作和生活无一不包,但又绝不可能死记硬背,我们希望借此多角度测试村干部的实际综合素质。”南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夏华表示,除了测试在职村干部,也希望借此向参考的400余名后备村干部释放一种信息,即新时期的农村需要新式农村干部。
村官也渴望“持证上岗”
7月12日,一份名为《南川区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至乡镇、街道和村社,并召开意见征集会,而不同声音也由此响起。
“给村干部确定任职资格是否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冲突。”有人质疑。
“《办法》恰恰是遵循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周善元提出,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村民提名候选人,应当……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为候选人。”
同时,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和第四十条规定,“具体选举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而由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的《重庆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十九条第五款规定,“候选人、竞选人应当具有初中以上学历,身体健康”。
在周善元看来,农村需要懂得基本政策和实际工作的村干部,如果连自己所从事的基本工作都不了解,那就必须加强学习。因此,《办法》规定,首次考试不合格的村干部,还可以在次年参加补考。
此外,组织部门最终只会将考试成绩向村民和社会公布,绝不会干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法律层面顾虑解除,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顺利实施。而在乡村层面,意想不到的局面进一步鼓舞了这项改革的主导者。
本次考试由于是首次,规定的是开卷考试。但记者调查的众多乡镇政府,大多对此秘而不宣,许多村干部走进考场才知是开卷。对此,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笑着坦承,是希望各村干部能认真对待考试,扎实地补一补基础知识。
而众多参考者的反馈更令人意外。
“我是前年乡亲们刚选出来的,说实话还有点没底气,但要是能拿到这个资格证,我干事还真要踏实些。”长青居委会主任梁光忍笑言。
至于村民,则是对该项政策充满了期待。
一位村民则表示,每到选村干部时大家都有点无所适从,谁适合当村干部靠平时表现并不一定准确,是否具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能力更是难以评断,只能是凭着感觉和个人亲疏来投票。而有了村干部任职资格考试成绩,大家至少有了一部分的评价标准,不再那么盲目。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