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群众明白 干部清白

2012年12月24日07:52    来源:湖南日报

  通讯员 曾晓风 张亦斌 宁柳 本报记者 黄纯芳

  今年11月中旬,邵东县纪委组织28个检查组分赴全县各乡镇(林场)和街道办事处,对全县村(居)委会的财务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组欣喜地发现,全县1012个村财务会审制度执行率100%,“三务”公开率100%。这是该县今年来大力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效。

  村纪检员的“尚方宝剑”

  公田村,曾是邵东县石株桥乡一个因盛产葡萄而声名远扬的“明星村”。但在去年,该村因为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群众经常上访,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

  “今年,我们村选举了村级纪检员,设置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党务、财务都得到了民主管理和监督。”向记者谈起村里的新变化,公田村党支部书记罗导林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邵东县1012个村(居)委会都民主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选举了村级纪检委员。各村财务开支和集体资产资源处置都要严格按照村级民主决策程序操作,并进行公示。县纪委规定,村级纪检员可以对不合理的开支进行否决,民主理财小组可以对要素不全的票据不予签字盖章。有了“尚方宝剑”,村里的纪检员、监督员、理财员敢于碰硬,敢于对不合理行为说“不”,有效地管好了村级钱袋子。

  截至今年10月底,邵东县1012个村(居委会)全部配备纪检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成为监管农村“三务”、“三资”的主力军。

  “三务”运行阳光透明

  今年,县纪委出台文件,明确村(居委会)级财务至少一季度一会审、半年一公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三重一大”、各项收支明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每年至少公开2次,确保全县村务、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

  会审制度和公开制度增强了“三务”运行的阳光透明。从今年一季度起,全县每个村每个月的开支都要经村民理财小组会审,村党支部书记、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同时签字,报乡镇经管站审核做账后再进行公开。这样一来,村集体的每一笔钱哪一天进、哪一天出、干什么用,老百姓都一清二楚,真正实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石株桥乡长兴街村党支部书记罗新桂说:“一开始搞村级财务公开,自己还心存顾虑,没想到搞了一段时间,群众疑虑少了,工作更好做了。去年村里修马路、修水渠,几十万元的开支,每一笔老百姓都清清楚楚,听不到半句闲话。”

  村干部头上的“紧箍咒”

  今年以来,县纪委进一步明确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追责办法,加大了督查督办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直查直办,一查到底,全年共立案查处村级党员干部23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

  规矩严了,责任大了,压力随之而来,界岭乡纪委书记刘旭说:“农村基层矛盾许多都源于村级事务不公开、搞暗箱操作,追责办法既是‘紧箍咒’又是‘护身符’,乡村两级干部如果不按规矩办事,一味捂盖子,压力当然大;如果按制度管权、管钱、管事,大家就能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乡村也就风清气正了。”

  今年1至11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涉农信访量下降了28%,乡村两级财务开支下降近3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