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张庆黎:善行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河北实践

2012年12月17日14:14   来源:求是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深入推进“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叫得响、常态化、带好头、树典型,联系实际、多措并举,锐意创新、大力推动,不断将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广泛发动,唱响了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之初,就把动员全民广泛参与作为突出任务,全力加以推进。一是党委推动。省委常委会两次专题研究部署“学习雷锋 善行河北”活动,印发《“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方案》,将“善行河北”工作情况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范围,作为重点督查督办工作。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推动活动迅速开展起来。二是宣传鼓动。组织协调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形成社会舆论强势。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共刊播“善行河北”各类稿件300余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节目连续10次播出滦南县高淑珍“爱心小院”故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真善如海美燕赵》、《燕赵大地善如潮》,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组织反映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的话剧《约定无期限》省内外巡演90多场次。开展“善行河北——万场道德主题电影展映”等活动,教育、感染、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来。三是干部带动。省直工委在省直机关组织开展了“践行宗旨、服务群众、见行动、做表率”活动,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组织全省党员和公务员开展了带头学雷锋当志愿者活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弘扬善、践行善,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群众,形成了“善行河北”的大合唱。

创新载体,搭建了行善扬善的大平台。坚持把平台和载体建设作为推动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是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活动。全省11个市都以“善行河北”为主题,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打造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活动品牌。各群众团体踊跃参与,省总工会开展了“善行河北——千万职工在行动”;团省委在全省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活动;省妇联实施了“践行雷锋精神 燕赵巾帼志愿者在行动”活动。二是在活动中贯穿善行因素。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化主题,基本实现常态化;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每个人都能践行善德;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更多突出普通群众,让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行善扬善。隆化爱心联盟通过3个QQ群,主动寻找救助帮扶对象。开通“善行河北”官方微博,组织道德模范开通个人微博,办好各级各类文明网,形成了省市县联动、网上网下联动,共同倡导善弘扬善践行善的良好态势。

培树典型,彰显了引领支撑的大效应。坚持把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为深化“善行河北”活动的有效抓手。一方面,大力挖掘宣传典型。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月评河北雷锋”等活动,全省共发现和宣传“平民英雄”、“身边好人”5000多个。推出了用心灵铸造光明——穆孟杰、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如山的脊梁——范振喜、大孝闺女——周汝珍等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集小善成大爱的青县好人群体使青县获得“好人之城”的赞誉。今年8月,中宣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先进经验报告会,总结推广青县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另一方面,不断放大典型引领效应。组织“建强省促和谐迎接十八大”时代楷模报告团,分赴11个区市巡回报告。宣传不用明矾不用复炸油的“油条哥”刘洪安,宣传“最美学警”李博亚、“最美农民工”王俊旺等一批典型,带动并形成了“道德90后”现象。

注重长效,营造了好人好报的大环境。坚持“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鲜明导向,引导更多的人积善心、行善事、做好人。一是加大对好人模范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力度。授予好人模范荣誉称号,提高政府奖励和资助的标准,组织他们参加重大社会活动,给以礼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二是推动社会各界开展帮扶救助。常年开展关爱、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活动,通过企业资助、社会捐助等形式,向奉献者奉献,切实帮助众多“河北好人”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修订完善了关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帮扶办法,引导建立了一大批群众性的好人后援会,使新老典型及其家人生活有保障、有依靠、有尊严,大力营造了“尊重好人、帮助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环境。

三、深入推进“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启示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了重要阐述,为我们深入推进“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表达了我们党对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认识、新要求、新论断。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站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高度,站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战略工程,进一步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更好地发挥其凝魂聚魄、固本强基的作用。

必须始终坚持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提高、群众受惠放在首位。道德建设的主体是群众,力量在群众,成效靠群众。“善行河北”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鲜明的群众特色。坚持以群众认同为前提。深刻挖掘整理地域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和深厚群众基础的价值理念,并延伸拓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层面,进而引导群众深入理解内涵,强化认同,提高践行的自觉性。坚持以群众参与为基础。着力创新方式方法,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全社会的价值实现当中,积小善成大爱,共建精神家园。坚持以群众提高为关键。尊重认知规律,强调知行统一,引导群众在与先进典型的学习对比中,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强化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坚持以群众受惠为目标。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既切实解决好就业、就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又引导群众深刻认识“惠在何处、惠从何来”,让群众在普遍受惠中感受道德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持久动力。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贵在实践。“善行河北”活动从一开始就定位于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意在善、贵在行”,号召广大群众不但要“向善”、“从善”,更要“行善”、“乐善”。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强化实践理念,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要创新实践方式,探索形成从组织协调、活动开展到督导检查、激励约束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机制;要树立实践导向,把活动开展是否深入、群众参与是否广泛、取得效果是否实在,作为评价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从目标任务变成具体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