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斌来 徐锦庚 孔祥武
2012年12月10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栏的话
按照中宣部的统一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近日启动,本报记者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落实“三贴近”要求,发扬“走转改”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报道动力,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感受举国上下在十八大精神引领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时代风貌。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学习贯彻十八大”专栏,陆续推出一批鲜活生动、文风清新的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地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新思路、新进展、新举措、新气象,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团结一心,接续奋斗,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共同托举“中国梦”。
城市,孕生于乡村;乡村,追寻着城市。不同的风景,同样的梦想,凝聚成城乡一体化的期盼:统筹发展,让城市和乡村渐行渐近。
山东诸城,两年前,一夜之间,全市1249个建制村“消失”了,代之以208个农村社区,成为全国首个撤销全部建制村的市(县、区)。
村没了,还是农村吗?社区化了,就是城市吗?两年来,诸城的惊人之举,争议不曾间断,探索从未停歇。
12月上旬,记者带着问号,又一次沉到这片看不见村牌子的农村,近距离探寻城乡一体化的路径。
公共服务均等,让生活更幸福
农民市民化,距离有多远?或许只有2公里。
一路走来,感觉既像农村又不像农村,处处是社区的标记和场所,若不是庄稼地就近在眼前,几乎找不到印象中村的痕迹。
12月8日,周六,下午3点,枳沟镇乔庄社区服务中心。
村民赵中俊慢悠悠步进来,为老伴梁作英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5分钟审核完毕。“以前办这些事儿,要到镇上去,现在走几百米就行了。”赵中俊说。
乔庄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光说:“以前的村委会以管理为主,人少事多,根本顾不上服务,社区则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宅基地审核、计划生育审批、合作医疗办理、职业介绍信开具等等,都可以在这里轻松搞定。”
从管理到服务,诸城把每个社区的服务半径设计为2公里。
11月29日,诸城市委全会作出决议: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民主法治一体化、城乡文化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和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
这5个“城乡一体化”不是没有实践的空洞口号。
换了牌子,农村还是农村,不同的是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水平。农村社区化,让更多农民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0岁的张秀莲,可是聚和苑社区的“名角”:白天恬静地经营着一家粮油店,夜晚则在社区健身舞会上大展身手,“以前村小人少没地方跳,也怕人笑话,现在社区人多广场大,爱咋跳咋跳。”
从村到社区,不只是改变名称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也在发生。诸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鞠进增说,过去村里选干部,是以村庄为界、以农民为圈,在几百人里“矬子里拔大个”,“现在可以在几千人里选,也避免了宗族、派系干扰。”
如今,诸城农民又有了新期待:养老待遇啥时候能跟城里一样?
平等交换要素,让发展更均衡
农业产业化,距离有多远?或许只有15公里。
15公里,是密州街道东山社区与十里社区的距离,两个社区成立联建党委后,距离归零。“两个社区攀亲,现已融为一体。”联建党委书记孙万红说。
东山社区从诸城的“第三世界”跃升为“第一梯队”,跨越的不仅仅是15公里。
十里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素有养殖水貂、狐狸、貉等特种动物的传统,拥有市场、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但苦于没有空间。而东山社区窝在山区,山岭薄地只能看天吃饭,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两个社区取长补短,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通过土地流转,十里社区一批养殖户到东山建起养殖场。李凤江就是那时过来的。他告诉我们:“过去只有1.5亩养殖场,到这边扩展到了7亩,今年光水貂就卖了8000只,纯收入能过百万。”
东山人眼热了,纷纷效仿。以前卖豆芽的管清坤,依托合作社也搞起了特种动物养殖。“今年赚了40万,头一次挣这么多钱!”
现在,合作社的水貂皮已占全国三成,东山社区1168户中,养殖户有700多,户均收入从联建前的不足2万元增加到10万元以上。
孙万红说:“当我听到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时,真是感到无比欣慰,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和分量!”
瞄准全域一体、城乡统筹,诸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城乡产业集聚、融合,推进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让农民逐步成为产业工人,已在镇街建起24个特色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229家,带动15万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充分就业,大大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2011年,诸城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30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7%。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1.7∶1,远低于全国3.1∶1的差距。
土地流转了,劳动力解放了,农业地位并没有下降,诸城已连续4年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环境美丽宜居,让生态更美好
农村现代化,距离有多远?或许只有一路之隔。
在辛兴社区居民楼,隔着一条马路,还有几排旧平房,与崭新楼房对比强烈。走进一户人家,主人李海清热情地把我们让到炕上坐,“看着对面的楼房就眼馋,里面暖暖和和的多好!等改造到我们这儿,不用花钱就可以上楼了!”
居住条件现代化了,生活方式却难改。
住楼房也能睡炕。这是12月6日夜访土墙社区居民杨桂福家时,我们亲眼所见。不过,这种炕可不是常见的土炕,而是改良的木制炕,通电就能加热,谓之“电炕”。杨桂福88岁的岳母就睡着这样的炕:老人家睡了一辈子炕,离开炕睡不好。
众口难调。诸城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目光放在引导上。市委书记陈汝孝说,农村社区化顺势而为,不搞一刀切。
12月7日下午,枳沟镇枳沟二村,42亩腾空的宅基地已经复耕,田野里麦苗青葱,为单调的初冬增添了丝丝绿意。84户中的81户已经入住几百米外的聚和苑楼房,剩下的只有3户。
村民李桂荣家,是其中一户。说起不搬迁,她有些失落:按规定免费给每户提供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想住大一点的,超过部分得按每平方米1200元购买。她的大儿子前不久患重病离世,二儿子想住得宽敞一点,但钱不够。
像枳沟二村这样整体拆迁、与土地增减政策挂钩的,诸城已有6个自然村。更大的手笔在后头。市长张洪全说,全市已开工建设聚集融合区76个,可安置居民9000多户。
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还要有跟城里人一样的配套设施。诸城舍得花钱:208个农村社区全部开通客车;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垃圾和污水实现集中统一处理;两年时间投资2.1亿元,为农村社区配建幼儿园……
农村社区化,农民的居住方式在变,生产生活方式在变,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在变。
在我们走访的诸多农村社区,放眼望去:宽敞的柏油路、整齐的绿化带、服务设施,农业园、工业厂房、崭新的居民楼……面对美丽的新农村田园,再吸上几口新鲜的空气,慢慢理解了当地人为什么从“看人家城里”的羡慕,到“感觉比城里还好”的自豪。
改革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潍坊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在潍坊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诸城市这两项指标已经连续4年名列第一。
在诸城,虽说城市化率已达53%,虽说农村社区化已经破题,虽说城乡居民收入比远低于全国,但城乡一体化依然在路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