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从“聋仔” 到“龙哥” 他江湖 大起底

2012年12月06日08:20    来源:南方日报

昨日,沙井新义安案进入庭审第六日。

  徐文阁 摄

  ■庭审实录

  陈垚东当庭否认自己是黑社会大佬

  昨日庭上,在公诉人宣读了被告人的供述后,面对质询,“龙哥”陈垚东仍然辩称自己没有收这些人做小弟,有些只是朋友关系,有些人在外面打着他的名头做生意,他也不知道,也没收过分成。

  陈垚东庭审时还说,因为自己在当地有一定的名声和地位,所以有人借自己的名头在外面为非作歹,自己饱受骚扰还报过警。他举例子说,有一次,一个台湾商人托朋友辗转告诉他,有人打着“龙哥”的名义收了他的保护费,他无奈之下只好报警。

  昨天,备受关注的沙井“新义安”案进入庭审第六天,公诉人当庭宣读了多名被告人的供述,结合记者多方求证和前日80名证人的证言,沙井“新义安”这个在当地横行18年之久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逐渐向公众展露真容,而沙井当地从血雨腥风到帮派划地为政的江湖世界也日渐清晰起来。另据了解,原沙井街道党工委书记、同案被告人刘少雄的审理将在下周进行。

  ■现场

  “董事长级”马仔:拜完山头后吃了陈垚东的哑巴亏

  通过昨日的被告人供述,记者还掌握到了其他一些沙井“新义安”的内部细节,如2000年以来,沙井当地很多酒吧、KTV的老板为了做生意不被人砸场,纷纷向陈垚东寻求保护,不少人直接拜到陈垚东名下,而拜门礼也非常简单,最通行的就是包红包,红包数额以36打头,36元、360元、3600元均可,多少不限,有的甚至当面喝光一杯酒就算完成了拜门礼。

  不过,拜到陈垚东名下的事后有不少人都吃了陈的哑巴亏。据同案被告人、原深圳市万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泽勇供述,自己在上任万丰社区党支部书记时,因摆不平村民因小产权房发生的利益纠纷而请陈垚东出面,事后拜在陈垚东名下,称呼陈为“boss”,但潘泽勇承认,此后自己被陈垚东多次要求贱卖村中土地。

  1980年代

  两派互斗 “聋仔”砍伤对手老大

  根据证言供述和多方资料,上世纪80年代,“龙哥”陈垚东的叔叔、香港黑社会性质组织——“新义安”成员、沙井籍贯人士陈锡波(绰号“肥仔波”)从香港返回沙井,组建黑社会性质组织——飞鹰帮。当时沙井当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年轻的60后、70后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烂赌、吸毒、打斗等现象非常严重,在这种背景下,飞鹰帮依靠沙井陈氏在当地的宗族背景迅速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沙井除了陈锡波创建的飞鹰帮外,还有一个由香港“新义安”成员曾飞洪返深组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飞洪帮。两派互不隶属,经常发生打斗,所有打斗中震撼最大的,便是陈垚东砍伤飞洪帮老大曾飞洪,而这也为陈垚东后来称霸沙井打下了名声基础。1992年,因帮派打斗严重威胁社会治安,深圳警方一举打掉飞鹰帮和飞洪帮两个黑社会团伙,陈锡波逃回香港,并遥控陈垚东在沙井重新聚合势力。

  1990年代

  坐稳交椅 “东哥”成沙井黑帮老大

  从1992年开始,鉴于当初飞鹰帮组织松散、难于管理,坐镇香港的陈锡波开始教授陈垚东按照香港“新义安”的模式重组势力,逐渐形成了层级明确、帮规森严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聋仔”开始出名,名称也由“聋仔”变成“龙仔”,又很快演变成“龙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陈垚东的新组织借鉴了香港“新义安”的组织架构,但陈垚东本人并不承认沙井“新义安”是香港“新义安”的深圳分支。

  记者注意到,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陈垚东的势力已经崛起,但实际上沙井“新义安”这个名头直到2000年才出现。2000年,陈垚东和另外一名黑社会成员在沙井合伙投资的创世纪酒吧开业,陈锡波专门从香港请来“新义安”龙头级人物——向华胜到场庆贺,虽然事后向华胜表示沙井“新义安”和香港“新义安”并不同,但从此以后陈垚东手下马仔对外便以沙井“新义安”自称,在表明山头时称“跟龙哥的”。

  2000年以来

  插手产业 马仔利益纠纷严重

  进入2000年以来,陈垚东的势力在沙井进一步扩张,沙井每个社区黑社会团伙的话事人(话事人,粤语词汇,意为“做决定的人”)都是陈垚东的马仔,而陈垚东本人则是整个沙井黑道的话事人。2003年,同案被告人刘少雄上任沙井街道主要领导职务时,就已听闻陈垚东的话事人身份,并逐渐成为陈垚东的“保护伞”。

  据供述反映,在“保护伞”的庇护下,陈垚东本人漂白身份的欲望日益强烈,打打杀杀的事情也不再由沙井本地亲信负责,而是交给关系比较远的四川帮。据了解,四川帮的大佬王文明也是沙井“新义安”的马仔,手下有40多个四川人,负责寻衅滋事和保护组织开设的赌场。与此同时,沙井“新义安”迅速插手当地多个产业并形成垄断地位,

  然而,随着触角的不断扩张,沙井“新义安”成员内部之间的利益纠纷也日趋严重,甚至发生激烈打斗。为此,陈垚东规定各村的马仔尽量在本村范围内做生意,如果手要伸到其他兄弟的范围,一定要和当地的话事人事先沟通协调。此外陈垚东还规定,违反规定的本地籍马仔要受掌嘴处罚,而外地籍马仔则会被用棒球棒打大腿,而砍伤兄弟的每砍一刀要向被砍伤人赔三万元。不过,这些严苛的规定并没有奏效,沙井“新义安”的内斗一直愈演愈烈,直到其覆灭。

  ■花絮

  欲漂白身份 马仔竟开起律师行

  沙井“新义安”迅速插手当地多个产业并形成垄断地位,包括煤气、工业废品收购、酒店、赌档、小产权房、绿色的士等,手下马仔从事的行当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开起了律师事务所。

  南方日报记者 郭彪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