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5日07:46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市首批艺体特色学校——万州区上海小学篮球大课堂
万州区鸡公岭小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核心提示
从去年9月出台“减负十条”到今年出台“提质十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重庆教育系统的一项重大任务。
根据市教委“提质十条”具体内容,各区县教委应该怎样作为?市教委主任周旭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培养规律,探求科学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万州,作为重庆的区域中心城市,结合区域特色,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实力,推动具有万州特色的教育提质的“卓越常规”、“卓越课堂”,教师培训的“一领三动”、“跟班顶岗教学”、“名师结对指导”……万州教育,在课堂教学变革中“疾行”。
教学改革纵深推进
课堂呈现“四大变化”
“学习了《散步》这篇课文后,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给课文拟一个标题?”当万州区沙河中学老师胡应红在语文课上抛出这个“话题”后,一下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幸福的家庭”、“小路亲情”、“三代”……不同的标题引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相互间带着情感的心灵对话,而教师此时悄悄地将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学多得”正是万州变革课堂教学后的体现之一。
推动教学改革,万州首先对构建教研网络进行精心规划,组建了小学8大教研片区、中学6大教研片区。各片区城乡学校均衡搭配,做到以城带乡,让办学水平高的学校牵头,在区教科所的指导下,组建了教研片区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制定了系列培训、教研、管理方案,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落实课堂教学变革。
变革中,万州提出了“两个卓越”,即卓越常规和卓越课堂。“卓越常规”即教学管理常规、学科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常规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学科教学规范是学科教学的规范,两者环环相扣、层层引领,是课堂增效提质的有力保障。“卓越课堂”内容为:实现“两大目标”,即追求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减轻负担解放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落实“两项策略”,即让全体学生充分自主地学,在方法指导下科学高效地学;提供“两项保障”,即各学科构建基本的教学模式,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模式按学段、按教材中的主要教学板块逐步完成。实践教学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把握基本模式,然后百花齐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主创新。以上措施初步构建起全区生动鲜明的卓越课堂。万州打造卓越课堂,正在落实从“转变观念,构建框架”到“深入课堂,做实做细”到“以校为本,百花齐放”的三步战略,不断走向纵深。
如今,万州各中小学课堂已发生深刻改变。课堂教学追求变得高效、务实,革掉了作秀表演;课堂结构变得更加苗条,革掉了赘肉;课堂教学话语权变成了10分钟加30分钟(教师10分钟,学生30分钟),革掉了教师的话语霸权;课堂面貌更干净,亮出了清水出芙蓉的自然。
教师培养多维度
教学能手促提质
教师的高度决定教育的高度。以提高教师素质来提升教育质量,万州正在大步迈进。
面向全区全体教师,区教委通过“一领三动”,即从“名师引领,骨干带动,校际联动,竞赛推动”四个层面,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万州做了很多工作。如在全区小学语文、数学教师的培训中,以课例为载体,骨干教师示范课堂教学,详细解读教学模式,采取“听、看、评、问、议、答”相结合的办法,效果明显。参加培训的农村学校教师激动地说:“用这样灵活多变的课堂方式上课,农村学校质量肯定会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万州还实施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培训计划,培训农村短缺学科教师等各类教师1000余名;开展“送教下乡、扶贫支教”计划,组织进修校、教科所和部分城区学校对口开展送教、送课、送研、送培等活动,培训农村教师近8000人;还有“手拉手”工程、农村学校班主任全员培训等措施,大大促进了万州农村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目前,万州区成立了3个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辟互动交流平台。几年来,3个名师工作室总访问量达到了2089万人次,注册会员160265人,文章总数51055篇,实现了“研修到个体,带动到学校,影响到全区”的效果。
同时,以国培为契机,培养“种子教师”、骨干教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城区20所优质中小学还与80余所农村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共享教育教学成果;全区连续6年开展“变革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和班主任技能大赛大练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能手。
投入3亿元 打捆推进“校安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万州,作为重庆第二大城市,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在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农村学校学生上学难一直是万州区委、区政府、区教委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万州加快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11年,区政府结合“校安工程”、“初改工程”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项目工程,规划投入3亿元,打捆推进“校安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完工后,将全部消除全区中小学剩余D级危房22万平方米,改建20.16万平方米校舍,同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建成115所寄宿制学校。”万州教委负责人介绍。据测算,115所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农村初中住宿生占比将由83.4%提高到95%,农村小学住宿生占比将由28.5%提高到60%,农村中小学学生上学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与此同时,为改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农村长期从教,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2011年起,万州投入近5000万元,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仅2011年,就新建5个校点的教师周转宿舍156套,建筑面积5368平方米,预计明年6月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万州近年来共计投入1.3亿元,用于推进教育信息化、装备标准化,在全市实现了“四个率先”:率先在全市建成教育城域网,率先在全市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率先在全市建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评估机制,率先在全市建立教育资源库。据悉,资源库收录了全区教师开发的教案、课件、试题和各种音视频教学资源,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区教科所也将每年评审的优秀论文、课件和名师课堂实录上传其中,供师生随时点播、下载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提质速递
梨树中心小学:
“班班通”进校园 课堂教学更给力
近日,万州区梨树中心小学全体师生盼望已久的“班班通”终于走进学校课堂。
作为万州最边远的农村小学,梨树中心小学的变化让人欣喜:老旧黑板变成了投影幕布,简陋木质讲桌也变成了高科技钢制讲台。学生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眼中满是欢欣与期待。
在梨树中心小学使用“班班通”的课堂上,可供选用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师讲课的形式也更加多样,让大家告别了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呈现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生动景象,教学变得扎实而高效。
学校负责人表示:“随着‘班班通’的建成和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梨树中心小学的教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罗田中心小学:
小小考古队 探秘古石刻
11月29日,罗田中心小学少先队干部来到距古镇4公里的用坪坝,考察向氏古墓群牌坊石刻。
现场,小队员们对“八仙过海”、“桃园结义”、“赛龙舟”等故事画面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古代劳动人民如何将巨石树立、搬运、提高以及将巨石镶嵌、组合得天衣无缝构成精美绝伦的图案进行了大胆、合理的猜想,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开阔眼界、学习知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大胆创新的能力。”学校负责人介绍。
钟鼓楼小学:
“家长学校”正式开班上课
日前,钟鼓楼小学“家长学校”正式开班上课。
“家长学校”的开班,旨在加强家校沟通与交流,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学校相关负责人向全体家长强调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课”上,家长们了解到,学校将统一使用《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在了解到学校开展“2+2”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后,各位家长表示将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