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英雄魂 赤子心——追记“航空报国英模”罗阳

2012年12月05日15:5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这是罗阳同志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站在舰岛上,波光潋滟处,他向着航母平台上那架朝霞中的歼-15,投下最后深情的一瞥……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罗阳,这位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起飞仅仅十多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

来不及与亲人道别,来不及拥抱等他凯旋的战友,来不及再看一眼机库里那整装待发的战机……

国之栋梁,如星陨落。

蓝天碧海中,“辽宁舰”鸣笛为英雄送行……

忠诚——他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给自己留下

谁能想到,在51年的生命长度中,这是罗阳最后的人生刻度:

11月9日,在完成重点工程任务后,罗阳随即飞珠海参加航展。

11月17日20时10分,飞回沈阳;24时40分连夜赶到舰载机某基地。

11月18日8时,乘直升机登上了“辽宁舰”。

……

谁又能想到,在51年的生命旅程中,“辽宁舰”是罗阳的最后一站:

在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军记忆里,登上航母,罗阳把行李放好,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舰载机飞行训练,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人心脏发颤,但他近距离观察,生怕漏过飞行的每个细节;一有时间,他挨个走进驾驶室、塔台、机库、武器库、锅炉房。观察、询问、记录,随身带的小本子写得密密麻麻。

作为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在飞机已完成研制工作并移交试飞中心之后,罗阳原本不必上舰。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产品,就像母亲牵挂自己的孩子。成功起降是舰载机发展的第一步,罗阳想要通过自己零距离的现场感受,为后续的飞机调试、定型、批量生产积累经验……

11月25日,上午9时许。从凯旋的“辽宁舰”上下来,罗阳连与大家拥抱的力气都没有。一到宾馆,他只说胸口疼,睡一觉应该就好。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紧急叫车向医院奔去。

寒风里,汽车向大连友谊医院疾驶。

几公里的路程,第一次让谢根华感到漫长,他焦躁地催促着司机:“快点,再快点!”

望着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的罗阳,谢根华心里一阵疼痛:“这都是累的啊!”

仿佛是注定的缘分,罗阳与沈飞集团公司的生日都是6月29日。他与比自己整整大10岁的沈飞一起,见证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战机壮丽起飞的岁月。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罗阳,高考志愿全是军工类。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大学生,在那个“科学的春天”里,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很快成为班里多门功课满分的优秀生。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研究员、罗阳的大学同学李兆坚回忆说,刚入大学时,罗阳和他曾看过一部资料片。由于信息化程度低,片中我空军飞机还没看到敌机,就被对方击落。罗阳很震撼,当天与同学们讨论到深夜……

航空报国,成为罗阳坚定的信念,至死不渝!

罗阳曾说:“我们最大的追求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国的先进战机能够早日装备部队,使我国的国防工业能够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他以飞行般速度去履行航空报国的使命。

罗阳担任沈飞总经理5年,沈飞实现5个型号首飞。他们每年为客户交付的战机从最少时的4架猛增至近百架;5年中,沈飞的产值从49亿元上升至123亿元……

用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的话说:“十多年前我们的航空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望尘莫及,到2005年前后可以说是望其项背,而今天,我们正在向着同台竞技努力。”

他以大山般坚韧去扛起压在双肩的重担。

飞机造出来了得试飞,罗阳即使出差也会打七八个电话叮嘱:一手是国家财产,一手是弟兄生命啊……

罗阳和他的团队工作时间从“611”变成“711”——每周工作7天、每天11个小时。他曾经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酷爱的围棋、摄影和排球都远离他而去。

有人劝他:“你是总经理,不能啥事都操心,得学会减压。”罗阳答,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

罗阳把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他的飞机,给自己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留下。

在离医院不到100米距离时,罗阳短暂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听着抢救时,医生按压心脏发出的扑通扑通声音,罗阳的秘书任仲凯坚信“罗总不会这样就走的”。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还装着为罗阳安排得满满的工作行程。

心肌梗塞抢救有效时间只有前30分钟。而这30分钟,罗阳只呼出一口长气,此后两个多小时的抢救中,他那颗大面积梗死的疲惫心脏,再也没能在监护仪上画出一道颤波。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领导赶到了,海军领导赶到了,妻子王希利赶到了……

“罗阳,你太累了。”妻子一声悲啼,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寒风呜咽,痛悼英雄离去。车灯开启,百余辆车相伴,为英雄照亮回家的路……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