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专业、自主选课、自主选老师,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学校实行选课制、导师制、书院制。淮海工学院通过完全学分制找到了一把——

高校教育公平的“金钥匙”

2012年12月03日08:42   来源:光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跨科交流,助力人才成长

完全学分制改革下,学生自由选专业、转专业是否会加剧专业的冷热两极分化?对于记者的担忧,该院院长晏维龙坦言:“这种现象确实有可能发生,但这种分化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需求,实际上,有导师的理性分析,加上往届毕业生的实例引导,淮海工学院并未出现专业冷热两极分化的现象。”

晏维龙介绍说,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爱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该院陆杰同学就是这样一位人才,他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出了7艘航母模型,曾有人在网上出价万元购买他的作品,同学们亲切地称他“航母哥”。回忆自己的设计过程,陆杰笑答:“我选修了大量工程、机械、艺术等跨专业的课程,这些知识在我脑子里发生‘化学反应’,最后生成了7艘航母模型。”

从选专业、选课程到选导师,淮海工学院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思考、创造和成功的舞台,学院的“书院制”就是一个有力印证。淮海工学院设立了海州、郁洲、瀛洲、凌洲、环洲五个书院,各书院在管理机构上形成了以宿舍楼、楼层、几个宿舍为单位的三级学生组织机构,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却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多专业、多文化的交流中共同进步,并且安排老师住进书院,学生们在书院里和老师同吃同住,一同研讨学习。

瀛洲书院一位同学介绍说,宿舍里有三位同学是食品专业,另一位是英语专业,这种文理组合可谓益处多多,自己常与英语专业的同学探讨英语学习方法,在专业文化、观念的碰撞中,大家不仅扩展了知识面,更使有限的课堂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

大学不是工厂,学生更不是商品,不能批量生产。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份不留遗憾的大学教育,是淮海工学院不懈追求的教育使命,这也应该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记者 李春林 郑晋鸣)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