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04:45 来源:重庆日报
1931年,重庆修建了白市驿机场,成为重庆民航事业开始的地方;
1990年,重庆江北机场正式通航,为重庆民航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7年,伴随重庆市直辖开启崭新的一页,重庆机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0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跻身全国十大机场之列;2007年,突破1000万人次,跨入世界繁忙机场之列;2011年,突破1900万人次,跃居“全国第9位、世界第80位”;
2012年11月,重庆机场迎来了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首次迎来年度第2000万名旅客,标志着重庆航空运输业达到了新量级,创造了历史性的新跨越,重庆机场在打造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民航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于2003年11月26日在原民航重庆市管理局基础上设立的,并于2004年4月18日加盟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其主要职责是经营管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重庆机场”),向重庆市黔江武陵山机场实施管理输出。
夯实基础 机场建设突飞猛进
1931年,重庆修建了白市驿机场,解放后,成为重庆唯一的民航空港。但因限于地形复杂、气象条件差及空军使用等因素,已不能满足重庆航空运输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打开“空中大门”,耗时5年建设,重庆江北机场于1990年在渝北两路正式通航,为重庆民航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7年,重庆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机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重庆机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把2800米的跑道延长到3200米。2004年12月,重庆机场建成了第二个航站楼(目前的T2B航站楼),机场设计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
重庆机场再度扩容,2010年12月,第二跑道及新航站楼(目前的T2A航站楼)扩建工程正式竣工投用,成功进入“双”时代——双航站楼、双跑道运行,改写了我国西南地区的航空布局。2011年,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905万人次,同年,东航站区和第三跑道扩建工程也正式破土开建。
推陈出新 服务保障大幅提升
重庆机场在“民航强国”理念指引下,积极对标世界一流机场,推出独具重庆特色的“一秒服务”品牌。966666百事通、金葵问讯、红缨导乘、木兰安检、天空街市等子品牌集中诠释了“一秒服务”的内涵,机场旅客满意度持续提升。
2012年5月22日至25日,国际机场协会(ACI)第7届亚太区域大会及颁奖晚会在新加坡举行。重庆机场凭借卓越的服务品质一举摘得两项殊荣:2011年度“亚太区最佳进步奖”和“全球旅客吞吐量1500万-2500万级最佳机场第二名”,标志着重庆机场的优质服务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荣誉。
目前,重庆机场拥有长3200米和3600米的两条近距离跑道,航站楼面积20万平方米,停机坪72万平方米,停机位90个,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年飞机起降26万架次的运行需要。
重庆机场目前拥有基地航空公司4家,客货运通航城市106个,国内航线实现了省会城市全覆盖。同时已开通至香港、台北、东京、首尔、曼谷、赫尔辛基、多哈、阿姆斯特丹、达卡、列日等直达国际(地区)的客货运航点20余个,并逐步建立起覆盖拉萨、九寨、丽江、大理、腾冲、香格里拉等机场完善的高原航线网络。2011年国内航空货运下降1%,重庆机场却异军突起,全年货邮吞吐量突破23.7万吨,增长21%,成为国内航空货运中的一朵奇葩。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增长迅猛,全年完成近6万吨,较2010年翻三番多。
长空展翅 打造重庆腾飞之翼
重庆机场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扩建工程正有序推进,该工程是重庆市、民航局“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国际贸易大通道和中西部地区大型复合枢纽机场的核心项目,也是落实民航强国战略、促进西部民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届时,将主要建设一座50万平方米的T3A航站楼及25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枢纽;一条3800米×75米的第三跑道以及相应的滑行道系统;建设20万平方米的东工作区、14万平方米的货运区以及空管、油料等配套设施。2015年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年飞机起降37万架次的运行需要。第三跑道可以满足世界上最大飞机A380的起降,机场飞行区等级达到世界先进的4F级水平,必将进一步提升重庆机场的枢纽功能。
面向未来,重庆机场将继续实施以枢纽战略为核心,以领先战略、综合交通战略、临空产业战略为支撑的“1+3”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受公众欢迎的民航机场集团。
在践行中国服务、确保持续安全、提升运输规模、丰富航线网络、培育枢纽公司、增强地空连接、完善中转网络的基础上,重庆机场将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一条天上通道。
空中银翼,将助推山城重庆翱翔在更为广阔的天宇。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