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最后7天时间里,罗阳在“辽宁舰”上度过。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难题,也是检验我国航空工业从陆地向海洋跨越的关键环节。作为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罗阳,对舰机适配性等的每一个细节都谨慎入微。中航工业沈阳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见证了罗阳的工作状态。
褚晓文:每次海试的间隔期间,他都会主动找设计人员、飞机测试人员,了解飞机的状况。到下午飞机返航后,他又全面地对舰上多个工位、对试验点进行全面监测。
其实,在航母海试过程中,罗阳已经有心绞痛等症状,但为了获得第一手试验数据,他很少向人提及自己的身体。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孙聪是歼-15的总设计师,在罗阳走之前,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仍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思路。
孙聪:我们晚上在舰上散步的时候还在说沈飞公司未来怎么发展、该改革哪些技术基础条件,为我们将来生产飞机做什么铺垫。他一直都在想着工作。
记者找到了罗阳牺牲前一个多月接受采访时的珍贵录音,他专门谈到了面对压力的态度。
罗阳:要克服很多困难,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但是在全力以赴去工作,去克服、去解决它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把它忘掉。
25日夜,罗阳的妻子王希利在亲属的搀扶下,送别自己的丈夫。
王希利:你太累了,你睡吧……
中航工业沈飞集团党委书记谢根华说,罗阳是中国航空业的典型代表,他用生命托起了中国航母舰载机的腾飞。
谢根华:罗阳用生命实现了他的诺言,也是中国航空业干轰轰烈烈的事、做默默无闻之人的典型代表。(记者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