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成德绵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

——“第一梯队”的奋斗新方向
2012年11月26日13:27   来源:四川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德阳: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11月22日,运送三色堇花苗的车辆进入九龙镇,送到已经等在那里的群众手上,持续几个月的龙门山脉跑马岭下“种花行动”即将画上圆满句号。等到来年3月,这些群众投工投劳种下的苗,将绽放成一片花海,九龙山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将初步形成以“四季赏花、四季赏果”为主题的花田景观新景点——“四季花田”。

这是九龙镇的必然选择。用九龙镇党委书记蒋发贵的话来说,这里不能大力发展工业,“九龙处于绵竹甚至德阳的上风上水,剑南春酿酒用水源头就是出自这里。”一个山间小镇的环境,攸关着下游城市的一呼一吸,保护环境成为毋庸置疑的首要考量:“十一五”期间,九龙镇开始禁止重工业企业入驻,并主动将区域内的工业企业逐渐搬迁至绵竹各个工业园区。

九龙镇的选择完全契合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会议精神。

工业企业迁出,小镇如何带领百姓增收致富?“在自然环境和土地上面做文章。”蒋发贵介绍,依托沿山丰富的水、森林资源,山区与平坝结合气候分明等生态优势,九龙镇提出了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主题。

生态与经济互动,让九龙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让九龙镇成为了德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经典案例。德阳市环保局局长胡坚表示,今年发布的《德阳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出打造“山水宜居多彩德阳,生态文化工业名城”,旨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全面推进生态保障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增长、生态优良、产业发达、文化丰富、林农增收、环境宜人的目标。

据统计,2005年至2011年,德阳市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GDP和城市化率增长较快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双下降”,居全省前列。2007年起,德阳还率先在省内启动战略环评与生态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

截至2011年,该市已命名或通过技术核查的省级生态乡镇29个、省级或市级生态村301个、生态小区26个、绿色学校74所、绿色社区1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64个。罗江县去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于去年被省环保厅、商务厅、科技厅确定为四川省首批10个生态工业园区试点之一。

此外,环境保护年度目标也被纳入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并形成党政“一把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记者 冉倩婷)

绵阳:剑指“创新驱动”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11月21日,国内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浪潮集团正式与绵阳签约,将携手共建绵阳云计算中心,打造立足四川、覆盖全国的云计算产、学、研示范性基地,推动“智慧绵阳”的建设。乘着十八大的春风,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正涌动一股创新驱动发展的热潮。

200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彭海鑫选择高校云集、科技人才众多的绵阳作为“理想创业地”,在长虹公司创立了可靠性技术中心。如今,他判断自己 “来对了”:2008年至2011年,依托可靠性技术,长虹的平板电视返修率降低了65%,研发周期缩短了30%以上,产品研发费用和售后服务成本大幅降低,而可靠性提升了4-6倍。

这一优势正在绵阳催生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1年来,绵阳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5万余人,包括27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2万人扎根绵阳,形成中国西部中等城市中最大的智力密集区。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在创新驱动上得天独厚,理应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不仅要成为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承接地和扩散地,更要成为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绵阳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颜超表示。

为给创新驱动营造良好的环境,绵阳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三新城”建设,建好用好科技城创新中心;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不断拓展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渠道;坚持军地互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城建设的 “一号工程”;提高“绵阳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川开元磁材公司70%以上的产品是松下、三星等国际巨头配套,出口依赖性较强,但在欧债危机带来的市场波动下,公司却实现了逆市增长。转机来自公司的“入韩工程”:通过加快产品结构和市场战略调整,坚持自主创新,开辟了新的海外市场。

自主创新成为绵阳企业的共识,这得益于绵阳浓厚的科技氛围。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2+4”传统支柱产业迅速转型升级,而物联网、三网融合、空管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蓄势待发。

2010年,九洲培育和发展的空管产业、LED产业、RFID产业、卫星导航产业全部纳入国家政策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该集团的宏伟蓝图上,2015年的产值指标定在了300亿元-500亿元的刻度上;到2020年,这一目标产值的期望值直指1000亿元。“底气就来源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驱动创新战略。”九洲集团董事长张正贵表示。(记者 邹俊川)

(责编:原娟、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