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07:55 来源:海南日报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来自基层的报道
“种植瓜菜让我们村的群众尝到了甜头,今年全村收入可能突破7000万元。”今天下午,站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大安村委会冬瓜基地前,大安村委会主任、昌江金土地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陈义宏乐呵呵地说。
大安村是一个名头在当地响当当的村庄。为啥名头响?因为大安村越来越富,而且致富的势头迅猛。大安村为什么能够在众多村庄中脱颖而出?海尾镇委书记关瑜一语道破:好干部带出好队伍,好队伍坚持好思路,好思路创出好业绩。
种瓜菜富了群众
大安村委会,目前有540多户、3000多人,家家户户都种瓜菜。这是一个在海尾当地响当当的村庄,因为普通群众通过种瓜菜富了。
下午,走进大安村,村民吴宏坚家正在盖新楼。他说:“去年我种了六七亩杭椒,赚了一点钱。”
“你的底我是知道的,你那叫做赚了一点点吗?”一旁的陈义宏拍拍吴宏坚的肩膀,笑着调侃他。吴宏坚到底赚了多少?陈义宏说,吴宏坚去年种杭椒赚了12.9万元。
“吴宏坚这样的群众在大安村多得是,他只是一个初尝甜头的‘新兵’。”陈义宏说。
一年赚10多万元,在大安村还只是个“普通人”?记者不信。
走到田头,刚巧碰到一位村民,他自我介绍叫周忠良。
“麻烦问一下,吴宏坚算不算村里比较富裕的村民?”记者问。
“不算!”周忠良笑说,就拿吴宏坚和他比,去年他种了80亩杭椒,赚了100多万元,而比他大的种植户还有不少。
眼见为实,大安村里“富农”真不少。
倔强主任先“探路”
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安村党支部书记黄河说,大安村能有今天,和有着倔强性格的陈义宏分不开。
2008年,陈义宏用攒下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筹措来的资金,投入种植400亩杭椒。对这位村委会主任的“莽撞”,让一贯靠种植甘蔗、水稻为生的村民们无法理解,没有人看好他。
但是,生性倔强的陈义宏看准了反季节杭椒的市场潜力,顶着众人质疑的目光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凭着一股敢为人先的闯劲和吃苦耐劳的韧劲,他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次丰收。
尝到了甜头的陈义宏并不满足于自己过上好日子,2010年他与36名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共同成立合作社,带头种植800亩杭椒和三味椒。他们相信,先试验,再示范,这样对群众更有说服力。
几个月后,杭椒和三味椒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良好的收益和村党员干部的宣传发动让不少村民动了心。
2011年,在陈义宏、黄河等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杭椒、泡椒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亩。
基层堡垒作用大
“别拿‘村官’不当干部。”周忠良笑着说,要没有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动,大安村群众现在不可能过上好日子。
如今,大安村的常年瓜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集中连片,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去年种了1500亩,全村收入3000万元;今年规模扩大到4000亩,预计收入要超7000万元。”陈义宏说,为了降低风险,今年除了种植椒类,还种冬瓜。
关瑜说,从单家独户到成立合作社,从单一品种种植到多样化种植,从备受质疑到广受欢迎,从“我一个人富”到“大家都要富”,大安村“两委”班子发挥了坚强的基层堡垒作用。 (本报石碌11月20日电)
(来源:海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