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眼观六路疏拥堵 耳听八方解险情

2012年11月16日07:34    来源:海南日报

  11月 14日,海口交警指挥中心的民警利用科技手段监控指挥交通。本报记者 古月 摄

  “滨海大道—丘海大道路口东往西车流明显增多,其它方向车流正常。”“收到!我正将该方向绿灯从60秒‘加强’至75秒,提高车辆通过率。”

  这是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指挥中心一名交通预警员与一名交通信号控制员之间的对话。此时是11月14日上午9时10分。

  如果把道路比喻为人体的“血管”、车流和人流比喻为“血液”,那么,交警指挥中心则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控制着“血液”的流动。

  悬在空中的“眼睛”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海口交警指挥中心24小时都活跃着忙碌的身影。

  指挥大厅的大屏幕,能同时显示11个监控画面,而且屏幕可以随时切换。“我们在全市主要道路安装了近200个摄像镜头,这就好比指挥中心的‘眼睛’,实时监控着城市道路。”指挥中心主任王安婷如是比喻。

  上午9时36分,早高峰已过。交通预警员李艳菲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近200个视频监控点各自有一个2位到3位数的代码,她熟练地在指挥器的键盘上输入“36”,电脑屏幕立刻从“滨海—丘海路口”切换至“滨涯—海垦路口”。

  “由西往东方向的车辆怎么停了!”李燕菲马上握住指挥器上的操纵杆,遥控镜头360度查看警情,发现有两辆车横在滨涯路西往东道路上。通过操纵杆上的旋转按钮,影像被不断放大,记者清晰地看到一辆海马车和一辆中型货车打横占据了两个车道,后面车辆寸步难行,海马车保险杆脱落。

  不到2分钟,坐在李燕菲旁的事故接警员就接到海马车司机报警,记者在屏幕上清晰的看到海马车司机站在车旁打电话。这时,正在值班的王安婷立即拿起对讲机,通知附近交警赶到现场疏导交通。

  科学灵活的“大脑”

  “即使在一个交叉路口执勤了10年的交警,也不能准确判断明天哪个方向来车会多,哪个方向车会少。”海口市交警支队设备科科长刘郴对记者说,位于指挥中心的交通信号控制岗,控制着多数红绿灯的运行,他高度关注着系统中红绿灯的配时。

  刘郴向记者解释,因为海口市政府在西海岸,滨海大道早8时至9时高峰期,自东往西车流多。但是,今天早上9时10分,车流依然大,可能是西海岸的部分酒店、会展中心有重要会议缘故。这就是车流量的不确定性,交通信号控制员要实时监控路面信息作出调整。

  在交通信号控制员掌控的配时系统,记者注意到屏幕上模拟道路,每个车道上有一个方形图。控制员告诉记者,这是智能感应线圈,就像埋在地下的眼睛,清楚地数出单位时间内该车道上通过的车辆,为信号灯配时提供有力的依据。

  数据,在指挥中心里具有突出的作用。每个月,海口市交警支队都会召开警情研判会,指挥中心每一项数据都是“宝贝”。不仅是车流量的数据,事故接警员还必须记录每起事故从接警、出警、处理情况,交通预警员也要记录每起拥堵事故相关信息及处理过程。

  “警力跟着警情走,否则就是无头苍蝇乱窜。”王安婷表示,他们将事故数据、拥堵数据量化到每个路面大队、每条道路,为下一个月警力部署提供依据,“维持交通安全、有序、畅通,不仅要有千里眼,还要有科学灵活的‘大脑’”。

  快速反应的机制

  下午5时许,记者从监控屏幕上看到,龙昆南路、滨海大道、南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车辆开始增多,指挥中心内一片繁忙的景象,事故报警电话不断响起,指挥中心与一线交警连接的对讲机没有停止过交流。

  下午5时40分,世贸—文华路口,一辆Jeep越野车撞到一位过斑马线的行人,事故接警员立即拿起对讲机向附近路段交警下达指令。不到3分钟,两名交警出现在屏幕上,一名处理事故,一名疏导交通。

  “3分钟的速度,得益于上月警情研判中,发现该路段早晚高峰事故多、易拥堵,将其列为重点监控路段,并增派了警力。而且还得益于“扁平化”指挥机制,不需要层层下达任务,而是通过对接机呼叫附近交警后,点对点交流。”王安婷解释。

  快,代表着效率。交警每快一分钟处理事故,意味着道路少一分钟拥堵。

  据了解,2005年,海口市机动车保有量仅5万多辆。目前,这个数字超过了30万辆,还有超过30万辆的电动自行车。早晚高峰期,指挥中心平均每5分钟接到一起事故报警。然而,海口交警数量却保持约500名数年未变。

  为此,海口交警部门建立了交通快处快赔机制并设置了快处快赔中心。对于未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事故,接警后,指挥中心会根据情况,指导双方现场拍照,然后撤离路面,到快处快赔中心处理。

  “车辆大量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多,正在对交警指挥系统及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王安婷坦言。 (本报海口11月15日讯)

(来源:海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