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06:17 来源:重庆日报
官渡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小石峡水电站
燎原水库
巫山新城供水厂
巫山毗邻长江,巫山人爱江爱水。
有出差在外的巫山人常常感叹:视野中如果没有一条河,不管住多豪华的宾馆,都会睡不好。
但长期以来,居住在巫山山脉之上、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中的这方山民,只能望着山脚下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叹息:什么时候我们吃水不用长途跋涉?什么时候我们的庄稼年年有充裕的水来灌溉?
对于农业大县巫山来说,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没有生态水利,就没有巫山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一方百姓的富足。
水是生态之泉——
山高坡陡的巫山,水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决策中,把水利建设放在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首位
寻找水源、争取资金、组织建设……巫山县生态水利建设不仅仅是水务局干部职工在做,为了争取时间,县委书记、县长靠前指挥已成为一种常态。
“群众是项目建设的主体。”巫山县委书记何平介绍,巫山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职能部门会同项目区各村采取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的方式,宣传发动,群众知晓率和支持率达100%。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筹资、投劳、建设、运行、管护的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生态水利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有力推动了项目的快速建设。
巫山县水务局局长曾许清说,领导重视是巫山生态水利发展项目实施的保障。巫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水利项目建设,把水利项目建设作为全县水利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形成推进合力。全县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项目所在乡镇、县财政、水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具体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结合工作职能明确了职责分工,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项目乡镇和村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领导机制。与此同时,全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采取印发工作简报、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项目实施过程中,巫山县将生态水利项目实施与全县巴渝魅力乡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充分结合,与地方整体规划结合,把农民生产设施与生活条件改善有机结合,将农村饮水安全、新农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与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充分整合,集中建造一批生态和谐、富足安康的小农水项目建设示范点。
2012年,巫山争取市、县级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共13个,全年计划完成总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实际完成投资4.6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85%。
水利是现代农业的基础——
在改善山区水利基础设施中,巫山科学规划,集聚各方面力量,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举全县之力打响一场农村水利建设的翻身仗
“清清渠水绕村庄,鱼跃荷塘稻花香。”近日,巫山县水务局的技术人员走进该县2011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实施乡镇核心区——铜鼓镇双庙村。
“县水务局给我们做了好事情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双庙村党支部书记余世虎说,以前这些山坪塘都干得见底,现在整治了,加上前几天刚下雨,每个山坪塘都是满满的水,以后伏旱就不用愁了。
进入村庄,一位大娘满脸笑容地抱着一大箱饮料硬是塞到技术人员手里:“水务局的同志辛苦了,你们一定要喝。你们看,我们现在洗衣做饭有水用,田间灌溉不用愁,简直就是住在乡村过着城市人的生活啊!”
据了解,从2009年起,财政部、水利部开始在全国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对于巫山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申报。2011年,巫山县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一场全县大兴农田水利的攻坚战打响了。全县计划从2011年-2013年投入资金7632.59万元,在铜鼓、官渡等4个乡镇整治、新建水利工程498处,工程建成后,将新增灌面1.54万亩,恢复灌面1.15万亩,改善灌面2.5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54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9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140万元。
据介绍,巫山县2011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涉及铜鼓镇的双庙、柳池、水流等7个村,惠及群众3万余人,目前已完成项目核心区建设任务,完成投资600万元,整治山坪塘10口,新建蓄水池2口,新建渠道4.2千米,整治渠道7.5千米,新建排水沟3.4千米,新建渠系建筑物15处等。
除了大力实施小农水工程,巫山水土治理工作同样受到群众欢迎。
大昌镇云盘村方家槽村民刘志压根儿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水土保持工程,不仅改变了土质状况,还让自家贫瘠的土地生出“金元宝”。刘志说,过去,他被这2亩天生的低产田折腾得够呛,不下雨就干,一发洪水就涝,辛辛苦苦忙碌一年,收成只有五六百元。
如今,方家槽却是另一番景象:昔日山高坡陡的耕地全部改成了梯田,整齐的沟渠遍布梯田周围。刘志算了一笔账,他的2亩地现在每年可收入1000多元。
近年来,巫山大力实施的烟水配套工程取得了可喜成绩。
“门口就有一个水池,现在吃水方便多了。”日前,家住竹贤乡佛坪村二社的村民杨元玲挑起水桶,往门前的一口新修的水池走去。“马上要做饭了,去挑一担水回来。”她说,原来吃水要到3里路的地方去挑,现在水池离家只有20多米远,要用水时随时就可以去挑。
佛坪村支书高乾辉介绍,佛坪村属于高山村,村民吃水都很困难。尤其是2社、3社,村民们一般要到1公里外的山沟里找水吃。乡里利用烟草公司的烟水配套工程,为该村争取了一口1000立方米的水池,已投入使用。
“水利既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城乡发展的根基。”巫山县长李春奎介绍说,根据规划,到2015年巫山将总体上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建立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建设良好的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较为先进的水利信息化体系,率先形成城乡水利统筹发展格局。
到2015年,巫山将建成330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22.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将建成1座日处理能力为3000立方米的标准化水厂,在乡镇建成15座标准化集中供水工程,在新花水库和金鸡沟水库各建成1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立方米的提灌站。将做好新花、朝阳坪等6座小(1)型水库和抱丰、新阳等6座小(2)型水库的前期工作和项目启动的争取工作。将继续大力推进渝北东大灌区巫山放马灌片续建配套建设,续建福田凌云和骡坪茶园2个中型灌区。同时,在福田镇、官渡镇等乡镇实施节灌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小农水项目……
水是发展之源——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已为巫山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泉,为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引来了“幸福之泉”,为“生态立县”奠定了基础
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生活的源泉。
有了水,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就有了改善。
2008年,国家水利部渝北东大灌区巫山项目片区正式开始实施。按照项目计划,巫山用3年左右时间,投入300万元资金,限时解决以庙宇镇为主的5万人10万亩耕地严重缺水问题。
多年来,在庙宇镇居住的1.7万余人几乎喝的都是下雨天接的“天河水”!饮水难问题是一直困扰庙宇坝子群众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当地群众要求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呼声从未停止过。
2008年12月28日,千丈岩至庙宇水厂管网铺设工程正式动工。通过整整60天的奋战,2009年3月1日,“千丈岩”至庙宇槽的饮用水管道铺设大功告成,标志巫山渝北东大灌区整个配套建设都保质保量按时交卷!此后,巫山还铺设饮水分支管道30余公里,解决了4200余户17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到今年4月底,“渝东北大灌区项目”巫山片区如期完成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放马灌片整治干支渠2条,总长53.7千米,整治续建闸阀104套。并且已经从红椿经铜鼓到庙宇引来了千丈岩的水,不但基本上解决了沿途农田灌溉问题,农户安全用水问题也有了根本性改观。
近年来,尝到水利甜头的巫山,更是把短板作长,把水当作产业做了起来。
后溪河发源于巫山县平河乡庙堂村高脚岩,属长江上游下段左岸三级支流。巫山通过采取跨流域方式开发,建后溪河水电工程。建小(1)型水库1座,总库容28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1394万立方米;梯级电站三级,总装机容量4.77万千瓦,总投资6.73亿元,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
阴湾河以及上、下千丈岩暗河,阴湾河集雨面积1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1立方米/秒,多年年均降雨量1900毫米。巫山又建起了1座以发电为主,同时兼顾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和防洪功能的具有综合效益的千丈岩梯级水电工程。工程建设小(1)型水库1座,库容405万立方米;梯级电站五级,总装机容量3.67万千瓦,总投资3.98亿元。
中硐桥水库是巫山县拟建的首座中型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为主,兼有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总库容1056万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年可供水量994万立方米,可解决2.5万亩农田灌溉和3.2万名城镇人口、2.4万名农村人口及4万头牲畜饮水问题。目前,中硐桥水库正在进行征地拆迁移民补偿实物指标分户详查工作。
三溪河属长江左岸一级支流,上游主要分布有月亮河、龙洞河、楚阳河3个分支,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38.6毫米,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
平定河经湖北九湖注入巫山县当阳乡五墩子,由北向南,自平河转向西,经凤凰梯、卢家沟、擒王洞后经滴翠峡注入大宁河。平定河干流全长35千米,天然落差1140米,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49.3毫米。
……
何平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发3号文件政策效应的加快释放,作为国贫县的巫山,将进一步紧紧抓住百年难遇的发展良机,奋力吹响“水利之春”的号角。据悉,“十二五”期间,巫山将力争完成水利投资78亿元,重点发展生态水利。
文/罗文 梁长一 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