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理想是力量之源,坚定信念是前进动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
当代中国,究竟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够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坚持不懈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精神家园,动员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共同理想的感召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坚守,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境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就是勇立时代潮头,迎接八方风雨,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大关,开始进入“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步入改革深水区,意味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纵横交错的利益诉求,纷繁复杂的意见主张,往往集中反映在对“旗帜”和“道路”所持的态度上。
有西方学者宣称,中国不走西方的道路,将“只能是死路一条”。一些西方国家常以“十字路口的中国”为题研讨中国的未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杂音从未消失。
当外界对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各种臆断、猜想的同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国内质疑改革开放,幻想重走老路的论调有之;否定社会主义方向、鼓吹照搬西方模式的思潮,也不时沉渣泛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3个“世所罕见”,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走什么路”这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10年来,全党加快理论创新的步伐,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部署,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挑战、武装全党,用“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引领方向,凝聚力量。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2012年6月,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好评如潮。打动亿万观众的,正是共产党员身上闪烁的理想信念之光。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党的理想并不虚无缥缈。她既博大精深,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至高至远,又与现实紧密相连;她是旗帜,是灵魂,是号角。
回首历史,无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怀着崇高理想和信念,前仆后继,赴汤蹈火,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像高擎的火炬,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一路前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创造辉煌。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对理想信念坚贞不渝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正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共产党人坚守宗旨,顺应潮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呕心沥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给党员干部的思想带来了很大冲击和影响。众多反面事例昭示一个真理,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对此,我们党有着清醒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丝毫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激励鼓舞全党,打造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涵极其丰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2005年,一场大规模的思想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深入开展,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基本要求的首要内容被突出强调。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如何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弘扬基本道德规范,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凝聚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是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高度。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总纲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是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干部站得端,行得正,眼界更宽,更加自觉坚定。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杨善洲,这位地委书记,一退休便来到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年。支撑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始终如一为人民服务的,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战时忘死、平时忘我”,当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奖章的丁晓兵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用仅有的左手庄严敬礼时,无数中国人为之动容。在丁晓兵看来,每个生命都有强烈的归属欲望,而他的归属,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在四川省凉山的大山里,有一个牵着一匹驮着邮包的马、默默行走的人,他就是王顺友。这一走就是20年,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支撑他战胜孤独和寂寞,在平淡中书写不凡人生的,还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正是成千上万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共产党人,才使我们的旗帜永不褪色,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