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产业实力 活力迸发
[感受现场] 走出曲靖火车站,抬头便是世界500强企业安费诺公司的巨幅招工广告,曲靖经开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签约入驻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费诺公司,是专门生产苹果手机里的WiFi接收器的世界500强企业,这回他们为了iphone5的上市生产,要在曲靖新招2000名职工。”工业园区的吸引力,让曲靖和最近的全球热门消费新闻搭上了界。今年6月,来自四川、广东等15个省市区的涉及轻工、建材等11个领域的44个项目、876亿元资金进入曲靖。成规模的现代工业园区实实在在地吸引了他们。
曲靖,正在火热的园区里实践着产业发展的园区驱动路径。这是对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云南要跨越,关键在产业”的实践。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把“工业强省”作为云南跨越发展第一战略。《决定》指出,我省将通过集群联盟、集成创新、集聚效应的整体综合功能聚合,推进工业集群化和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和生态化。
让工业园区成为全省产业集聚集群的重要平台、实施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制药、电力装备群,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数控机床产业群,曲靖经开区,以安宁、禄丰、东川园区为代表的冶金、有色金属产业群,玉溪研和工业园区的装备制造产业群等一大批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云南特色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态势。全省目前已经建成的开发区、工业园区达119个,其中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州市县级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全面启动,园区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在不断提升。
10月1日,我省出台了《云南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为全省工业园区管理制度化、法制化树起了重要的里程碑。云南,正向大园区经济阔步迈进。
为产业起跳找寻新的空间,云南打响了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
“县域经济就是全省经济,县域经济的总量和规模,决定着全省经济的总量和规模,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大跨越。”这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
在今年7月31日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推进大会上,我省提出了产业兴县、强基兴县、科教兴县、引商兴县、扩镇兴县、富民兴县、放权兴县、开放兴县的8大兴县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铺就了科学路径,启动了活力引擎。
自今年起,全省129个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启动。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字指标和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党风廉政4项“一票否决”的前置指标为基准,通过纵向比、横向比,比增量、比速度、比质量。争先进位的创新机制,促成了你追我赶的奋发态势。
发力争先,官渡区以长水机场运营为重要契机,围绕加快推进中国云南昆明面向泛亚地区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门户核心区、西部最大的小商品商贸聚集区、现代新昆明跨越发展先行区展开大手笔建设,实现了围绕空港建设的大提速。开放胸怀,瑞丽引来了香港雅居乐、中国华力、深圳佳佳豪、云南城投、滇虹药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集团,口岸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出入境人流量逾千万人次,车流量超过两百万辆次,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3倍。昆明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盘龙区、安宁市、晋宁县,曲靖麒麟区,玉溪红塔区,丽江古城区,大理市,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强势引领,晋宁、石林、牟定、马龙、师宗、腾冲……全省129个县市区正在奋力跟进。
“民营经济已经占到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未来将有更大作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末,我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首次超过40%,达到40.6%,累计完成民间投资已经超过国有经济投资。
民营经济是社会经济主体中最活跃也是最有创造力的部分。我省民营企业在多个领域创造着精彩:蓝晶科技拥有世界级的LED衬底片生产技术,沃森靠自主研发实力跻身中国疫苗行业第一方阵,“中国红”玫瑰在北京奥运会绽放。现在,全省民营经济户数已经达到142.3万户,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同时,民营经济还是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已经有600多户。其中,民营企业建设的企业技术中心147个、创建高新技术企业345户。
当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时,8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了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10个方面、33条措施,招招实在,条条紧扣。温暖的政策大手,有力地搭在了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命脉。与此同时,全省30多个相关部门也制定出台了与《决定》相配套的29个实施细则。就在大会召开当天,一件新鲜事更是让民营企业家们心头泛暖:省工信委会同相关部门一次推出了涉及公共基础设施、能源、种养及农产品加工、工业投资等12个行业,总规模达6000亿元的300多个投资项目,全部向民间资本敞开。政策给力,落实到位,提振信心。民营经济在一股股暖流的推动中,将释放出无限的发展活力。
产业布局的脚步密集而坚实。9月23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大理召开,力争3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的目标让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思路与方向清晰可见。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沿着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旅游产业要继续推进二次创业,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这一重要思路,全省旅游业坚持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挖掘、与文化进行高端的融合与对接,着力打造古滇国文化、广南地母文化、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文化、大理国文化、巍山南诏国文化、普洱边三县茶祖文化、玉溪帽天山地质文化、禄丰恐龙文化、元谋猿人历史文化、三国文化10大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向2000亿元目标迈进,云南旅游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突出融合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合作,向全新的高度起跳。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优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启动了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决策。
要充分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绿色战略品牌,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打响“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4张名片,推进“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6大特色农业,集中发展粮食、烟草、蔗糖、茶叶、咖啡、橡胶、水果、蔬菜、畜牧、蚕桑、花卉园艺、生物制药、淡水渔业、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大力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着力优化高原特色农业区域布局;重点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流通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8大行动”。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定位,我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拥有了更加开放、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新亮点。在8月于香港举行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来自红土高原的特色农产品受到采购商和消费者的热捧。展会累计现场签约9.69亿元、意向合作协议45.9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引进农业项目24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6个;共利用省外到位资金25.8亿元,较去年增长了322.9%。
构筑生态屏障 积淀底蕴
[感受成就]河流穿过田野,湖泊闪耀大地,成片森林绵延,青稞架下的草甸牧歌飞扬。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保护与发展已经达成一致。洛吉乡九龙村纳入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以后,按照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村民们签订了5年的合同,每年由公园方面给予每人500元补偿。九龙村村民陆拉支原来在草原上放牧,对减禁牧措施有些抵触。后来他到普达措打工开环保车,游客们对保护良好的自然风景赞不绝口,终于让他理解了这些保护措施,并成为坚定的环保执行者。走出木头经济的香格里拉,赢得了更大的发展。
从雪域高原到金沙江畔,森林云南建设让云岭大地处处绿潮涌动。以绿色经济强省为战略定位的云南,在建设生态美景的道路上一路积淀科学发展的深厚底蕴。
“推进‘森林云南’建设,是推动云南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林业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走活林业这盘棋,打造云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点。”省委书记秦光荣1月10日在“森林云南”建设推进大会上提出,到2015年,实施新造林3000万亩以上,改造中低产林2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7亿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1200元,县级以上城市绿化用地超过30%,绿化率超过35%。切实强化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把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国际国内重要江河流域、九大高原湖泊水库、大型水利基础设施面山的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建立以保持水土、护坡护岸、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生态走廊。
全省劲吹绿色旋风,着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为构建云南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扎实启动中低产林改造,有效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累计投入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超过60亿元,依法强化资源保护与管理,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农得到实惠明显增多,林业在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建设“森林云南”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目前,我省林业用地面积达3.71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面积2.73亿亩、居全国第3位,活立木总蓄积量17.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
日前公布的全省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3季度全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GDP)6700.30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云南经济增速列全国第6位、西部第5位,比上半年分别提高5位和3位。这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全年实现“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发展目标以来,一组让人对四季度充满信心的数据,更是一组对云南充满信心的数据。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云南在路上。(记者吴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