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翻账本,老村医有喜有忧

2013年02月18日07:46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沈念

  2月12日,正月初三,记者到华容县新河乡赛美村访友。老村医张正球正上门服务,给朋友的母亲打点滴,治感冒。聊天中,得知眼前这位普通的农家汉当村医有43年了。

  1969年,不到20岁的张正球参加县农校组织的卫生医疗培训,结业后就回村干起了赤脚医生。过硬的医术、善良的品德,张正球一直深受村民的欢迎。“村医的确便民。过去有病是先捂,捂不住就往外面拖,现在有点小病小痛,都不用出村,更多时候搭帮老张上门服务!”朋友赞叹。

  “过去是怕生病、愁看病、不敢进医院。现在有了新农合,农民就有了‘护身符’。” 老张说,2008年村里一人患子宫癌,到县医院手术、化疗,花掉3万多元,新农合报销了75%。现在新农合又增加了一些大病的补助标准,国家的政策是越来越好。

  新农合受益的不仅仅是农民,村医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变好。老张回忆,刚当村医时,集体算工分,一年搞饱肚子算不错了。到上世纪90年代,干个体户,农民看病的少,没钱看病的多,辛苦一年收入才2000多元。

  “新农合参保农民有补贴,村医的荷包也鼓起来了。”朋友打岔说,“老张,你也给大家算一算。”

  老张微微一笑,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是平时的出诊记录和收入账明细。他掰着指头说:“全村有1900人,国家补贴加起来1万多元,加上患者挂号费、注射费七七八八的,去年收入2万来元。”但让他发愁的是,现在要参加防疫、婴幼儿健康预防等,工作更忙了,在外跑的费用也高了,但收入对整个家庭来说,还是很紧巴。

  “风雨几十年,希望国家在养老待遇这方面,能给像我这样的人一些好政策。”老张说,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有一天能领到退休工资。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