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要是有真正的村卫生室就好了”

2013年02月05日05:24    来源:重庆日报

  1月24日,酉阳县铜鼓乡官塘村卫生室,村医李发全在给病人看病。记者 李珩 摄

  “嘘,轻点,别把妈吵醒了。”1月24日凌晨1点多,村医李发全的手机响了,睡在一旁的妻子小声咕嘟了一句。

  “那也没办法呀!村卫生室就建在自己家里,怎么可能没动静?”接完电话,李发全赶紧穿衣服起床。

  电话是村民陈大权打来的,他两岁的女儿发烧了,他已经在赶往村卫生室的路上。

  1月24日,记者来到这个建在村医家里的村卫生室——酉阳县铜鼓乡官塘村卫生室。

  “那时,我爸就经常念叨,要是有真正的村卫生室就好了!”

  村卫生室离马路并不远,旁边是一所学校,绿底白字的“铜鼓乡官塘村卫生室”几个大字很醒目。

  村卫生室分为上下两层,底层有两间房,一间摆放着药架,还用水泥墙隔出一个狭长的配药间,另一间则放了一张桌子、一根条椅,桌子下放着火盆。

  “楼上就是我的家。”44岁的李发全说,他和妻子,还有75岁的母亲龙正南就在楼上住。

  把村卫生室“搬”到自己家里来的“历史”得从李发全的父亲李济强说起。李济强是一名赤脚医生,行了几十年医,卫生室就一直设在家里。

  那个时候,李发全家还在大山深处,是石头砌的老房子,最西边的一间就是李济强看病的地方,里面摆着各种中草药和一些西药,村民经常来家里看病。“那时,我爸就经常念叨,要是有真正的村卫生室就好了!”李发全说,直到1996年父亲过世,他接过父亲的班,直到现在,也没实现这一梦想。

  “最羡慕城里的卫生站了”

  2000年,由于老家位置太偏僻,病人要走很远的路才看得上病,李发全就开始谋划另外盖房子。

  多方考察后,他选定了现在这块地方,“这里靠近马路,位置也居中。”花了8万元,李发全将房子建了起来,一楼一底,面积约240平方米,楼下是村卫生室,楼上住家。

  2006年,他去找过乡卫生院,琢磨着把村公所的地方拿来建一个独立的村卫生室。可得到的答复是,资金困难,他只好作罢。直到去年年底,李发全得到了3万元的村卫生室专项建设资金补助,他才重新砌了墙,吊了顶,还做了门头。

  “但毕竟比不得真的卫生室,说实话,我最羡慕城里的卫生站了。”李发全说,他见过城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站,分别有诊室、观察室、药房等,干净又卫生。

  对比自己这处“几不像”的村卫生室,李发全直摇头,影响家人生活不说,医疗质量也有影响,“你看,病人输液连个躺的地方都没有。”

  临近中午,记者发现诊室里弥漫着呛人的油烟。李发全不好意思地解释,“厨房就设在后面”。

  酉阳很多村卫生室都设在村医家里

  像李发全这样的例子并非少数。酉阳县卫生局局长石胜河说,全县有232个村卫生室,相当部分的村卫生室都设在村医家里。

  “主要是太穷了!”石胜河说,酉阳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该县加大了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但由于欠账太多等原因,不少村医只好将自家用房作为村卫生室。

  “新建村卫生室当然最好,但按每个村卫生室补助5万元的标准,远远不够。”石胜河说,要新建一个村卫生室至少要15万元,为此,他们只能对这种建在村民家中的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并给予每个卫生室2-3万元的补助,尽力改善就医环境。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