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期刊选粹
>>
湘潮
公安部原部长王芳撰文回忆杭州接待毛泽东 (2)
王芳
2007年04月17日08:15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见证毛泽东主持起草第一部宪法
毛泽东这次来杭州的主要工作,是亲自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建国初,我国虽然没有宪法,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到1953年,《共同纲领》所规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国人民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条件基本具备。中央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委员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33人。
毛泽东率起草小组来杭州后立即开始工作。首先主持制定起草宪法的工作计划,并于1954年的1月15日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征求意见,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一些苏联、东欧国家和我国近代的一些宪法。刘少奇于翌日复电称:“此间同志同意主席所定宪法起草工作及讨论计划。即将来电印发给在京各中委及候补中委,并要他们阅读所列参考文件。”
宪法起草小组于2月中旬完成初读稿。为深入研究和修改初读稿,中央又成立6个讨论研究小组,各小组经研究讨论,将初读稿、修改稿多次送中央政治局审议。2月25日,宪法起草小组提出二读稿。2月28日和3月1日两天,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基本通过决定由董必武、彭真、张际春等同志进行专门研究修改,又经政治局扩大会议多次讨论修改形成宪法草稿初稿。
1954年3月23日,毛泽东回北京后主持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代表中共中央将宪法草案初稿提交大会并在全国范围开展讨论。1954年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中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总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领导起草的这部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这部宪法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意义,它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法治国的新天地。
那一次,毛泽东在杭州住了两个半月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办公。在他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和文件,其中包括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宪法译本,还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译本。这些都是当时毛泽东阅读研究的内容,起草新宪法参考的资料。毛泽东工作起来精力非常集中,思考、研究问题到忘我的地步。他办公室的窗口终日冒着缕缕青烟。一天下来,他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这些烟蒂短到不能再短,因为毛泽东抽烟的习惯是抽到快要烧着指头了,剩下的再用烟嘴继续抽,一直抽到烟熄了才抠到烟缸里去。还有,毛泽东下班后茶杯里总是空的,他喝光了茶水后,连茶叶也掏出来吃了。他说茶叶有营养,倒了可惜。
毛泽东工作很忙。在杭期间,他还听取了中共浙江省委负责同志关于浙江试办农业合作社的情况汇报,先后视察了新登县(现属富阳市)松溪乡、德清县莫干山、绍兴县东湖农场、杭州梅家坞茶叶村和钱江果园。
除了处理这些事情以外,毛泽东把主要精力仍放在起草宪法的工作上。他几乎终日伏案工作,和秘书们一起讨论研究起草宪法的有关问题。由于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起草班子的人员工作更是非常紧张,丝毫不敢懈怠,连星期日也很少休息,经常工作到深夜。
有时,我看毛泽东办公累了,就劝他休息一下,陪他一起散散步。他对我说:“这次来杭州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过去在战争年代养成白天睡觉、晚上办公的习惯想改变一下。你看我这段时间都在改,可是效果不好。旧的习惯势力太顽固了。看来要一下子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我也看出毛泽东这些天晚上没有睡好觉,眼皮有些红肿,偶尔还显得有点烦躁。我根据自己的体验,请毛泽东去爬山,这是调剂睡眠的有效办法。
这一次,毛泽东在杭州住的时间最长。一直到1954年3月14日才回北京。
此后,毛泽东每年都来杭州,有时一年就来二三次,最多一年来5次。毛泽东来杭州不是来休息,是来工作的,而且是来处理党和国家事关全局的重大事情的。如改造资本主义的决定、1957年的反右决定、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简称《农业发展纲要40条》)、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决定(简称四清运动《前十条》)、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等,都是在杭州讨论和形成的。
中央在杭州作出重大决定时,毛泽东都在杭州主持召开政治局或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各常委、大区书记、中央各部委和省市委书记,都来杭州参加会议。这时,杭州就成了全党全国政治活动的中心,此时也是我们警卫工作任务最重,责任最大的时候。
讨论《农业发展纲要40条》时,因为是研究农业问题,开始时没有叫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参加,到会议快结束要通过决定时,才叫他来杭州。会议代表都住在大华饭店,住房很紧张,罗瑞卿只好住在如今老北楼楼梯口的半间房里。罗瑞卿对农业发展纲要内容很关心,在大会讨论时,他提出要加一条,把农村地、富、反、坏、右这些当时作为专政对象的人员管理和教育工作,也列入农业发展纲要的内容。毛泽东说这一条很重要。还在大会上表扬罗瑞卿对制定农业发展纲要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来纲要只有39条,加上罗瑞卿提出的这一条,就成了40条。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1】
【2】
来源:
zzzzzz
(责编:蒋荣华)
相关新闻
·
李德生在动乱岁月(连载十九)
[2007-04-15 13:42:40.421627]
·
莱芜决战的台前幕后
[2007-04-16 08:13:36.837386]
·
陈毅与亚洲国家领导人交往轶事
[2007-04-13 08:04:52.872276]
·
李德生在动乱岁月(连载二十)
[2007-04-15 13:44:20.712029]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